漫道孤臣远,宁堪血泪殷。
重明回日驭,长路忆天闲。
列戍开中土,穷边峙故山。
岩居差未厌,何以破愁颜。

《次答董才孺》是明代陈邦彦创作的一组五言律诗。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及其翻译:

  1. 漫道孤臣远
  • “漫道”表示随意地说。
  • “孤臣”指的是孤独的臣子,这里可能暗指诗人自己。
  • “远”表达了一种遥远、孤独之感。
  • 整句反映了诗人感受到的孤立无援和内心的凄凉。
  1. 宁堪血泪殷
  • “宁堪”意为不能忍受或承受。
  • “血泪殷”形容泪水如血般鲜红,充满了悲伤和绝望。
  • 这表达了诗人心中深重的悲痛和对国家的忧虑。
  1. 重明回日驭
  • “重明”意味着再次光明,比喻国家或政治局面的好转。
  • “回日驭”即恢复往日的荣光,皇帝的御驾。
  • 此句寓意希望国家能够重现昔日的繁荣与昌盛。
  1. 长路忆天闲
  • “长路”暗示了一条漫长且艰辛的道路。
  • “忆天闲”则表达了对和平时光的怀念。
  • 这两句诗透露出诗人在面对艰难道路时,依然怀揣着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和向往。
  1. 列戍开中土
  • “列戍”表示设置哨站进行防守。
  • “开中土”意味着打开国门,对外交流。
  • 这句诗描绘了一个军事防御与对外开放并存的局面,反映了国家的安全与开放并重的政策。
  1. 穷边峙故山
  • “穷边”指的是边疆地区。
  • “峙故山”意味着这些地方仍然屹立不倒,象征着国家的坚定和持久。
  • 这表达了诗人对国家边疆安全的自豪与担忧。
  1. 岩居差未厌
  • “岩居”指隐居于山间。
  • “差未厌”表示还不是很满足或厌倦。
  • 这句诗反映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同时也隐含了对国家大事的关注与不满。
  1. 何以破愁颜
  • “破愁颜”意味着解决或缓解忧愁。
  • 整句反映了诗人在国家和个人层面都面临困境时的困惑和无奈。

《次答董才孺》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作品,更是反映了明代社会的政治动荡和文化变迁。通过对诗句的详细解读,我们可以看到诗人在政治风波和个人情感之间的挣扎,以及他对国家未来的深切关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