劫火腾腾半作灰,可怜新傍越王台。
飞尘铁骑窥关近,斗穴金戈动地来。
京国衣冠双捧日,腊残风雨再鸣雷。
欲凭锡杖穿林去,多恐山云扫未开。
劫火腾腾半作灰,可怜新傍越王台。
飞尘铁骑窥关近,斗穴金戈动地来。
京国衣冠双捧日,腊残风雨再鸣雷。
欲凭锡杖穿林去,多恐山云扫未开。
注释:
- 劫火腾腾半作灰:劫火指的是战火、战争。这句话表达了作者看到战争带来的破坏和荒凉景象。
- 可怜新傍越王台:越王台是越王勾践的故居,这里指代过去的繁华。现在战争使得这个地方变得荒凉,令人感到可惜。
- 飞尘铁骑窥关近:飞尘铁骑是指装备精良的骑兵,他们正在接近边境。这句描述了边疆的紧张局势和对战争的恐惧。
- 斗穴金戈动地来:斗穴金戈指的是锋利的武器,它们在战场上发出轰鸣声,震动大地。这是对战争残酷和激烈场面的描述。
- 京国衣冠双捧日:京国指的是国家,这里的“衣冠”可能指的是文人墨客或者官员。双捧日形容他们为国家的稳定而奋斗,但同时也承受着战争带来的压力。
- 腊残风雨再鸣雷:腊残指的是旧历腊月将尽的时候,风雨再次响起,暗示着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和困扰。
- 欲凭锡杖穿林去:锡杖是佛教中的法器,这里用来象征修行者。穿林去表示作者想要逃避战乱,寻找宁静的生活。
- 多恐山云扫未开:多恐山云扫未开形容战争结束的可能性不大,因为战争的阴影仍然笼罩在人们心头,无法摆脱。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冬日的战争场景,表达了作者对战争带来的破坏和荒凉的感慨。诗人用“劫火腾腾半作灰”来形容战争的残酷和毁灭性。接着,他描绘了边疆的紧张局势和对战争的恐惧,以及边境上的战士和他们的装备。最后,诗人通过对国家和人民的描绘,表达了对战争带来的痛苦和困扰的同情。整首诗语言简洁,情感深沉,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