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以容华拟舜英,赭颜遥望倍峥嵘。
石楼天近丹霞绕,珠海云开若木明。
去日雪霜留干在,他时衣被报功成。
君王许借宜春苑,万户千门待火城。
漫以容华拟舜英,赭颜遥望倍峥嵘。
石楼天近丹霞绕,珠海云开若木明。
去日雪霜留干在,他时衣被报功成。
君王许借宜春苑,万户千门待火城。
我们将逐句分析这首诗:
- 诗句释义:
- 漫以容华拟舜英:用美丽的容貌来比喻和模仿像舜帝一样的美好品质或成就。
- 赭颜遥望倍峥嵘:“赭色的脸庞”意味着肤色偏红,“遥望加倍的雄伟”形容其远观之下的壮丽景色。
- 石楼天近丹霞绕:描述一座高耸入云的石楼周围环绕着红色的丹霞地貌。
- 珠海云开若木明:“珠海”通常指海中的一个岛屿(今广东省珠海市),这里可能是指海上的孤岛。而“若木明”则可能是形容岛上的树木在朝阳下显得格外明亮。
- 去日雪霜留干在:过去的冬天留下了坚韧的干枝,意味着经历风霜雨雪后依然坚强。
- 他时衣被报功成:将来的时候,人们会因为这次的贡献而受到称赞和感激。
- 君王许借宜春苑:表示皇帝允许借用宜春苑作为赏赐之地,彰显了皇恩浩荡和对臣下的宠爱与赏识。
- 万户千门待火城:每个家庭、每扇城门都充满了期待,如同等待一场盛大的庆典。这里的“火城”可能象征着热闹非凡的场景。
- 译文注释:
- 通过使用“漫”、“倍”等词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 “容华”、“赭颜”等词汇传达出对美丽与坚韧的双重赞美。
- 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石楼、红霞、海岛、朝阳下的树木,以及人们在冬去春来的期盼中的景象。
- “许借宜春苑”和“万户千门”表达了一种尊贵和喜庆的氛围。
赏析:
此诗不仅展现了作者对于大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也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敏锐的艺术洞察力。诗中运用了一系列富有象征意义的自然景象,如“石楼”、“红霞”、“海岛”等,这些元素共同构建了一个充满生机而又庄严神圣的画面。此外,诗歌的语言精炼而有力,通过对色彩和光影的精妙捕捉,将自然之美与人的心境巧妙结合,反映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理想状态。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诗人所处的历史时期和政治环境相关。明代是一个政治相对稳定且文化繁荣的时代,文人墨客有机会通过诗词歌赋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陈邦彦作为一位文学家,可能在这一时期接触到了一些关于自然和文化的描述,从而激发了他对美好事物的独特感受和赞美之情。因此,他的这首诗既体现了个人的艺术追求,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文化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