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客当歌赋式微,关山飞雪满戎衣。
严寒最是侵文弱,子夜凭谁问薄帏。
【注释】
忆家:怀念家乡。
式微:语出《诗经·邶风·式微》,“式微,式微,胡不归?”意为“式微啊!式微,为什么不归去”。这里借指自己在外的孤独。
关山:指边远的地方和高山。
戎衣:战袍。
严寒:天气寒冷。文弱:形容人身体娇弱。
子夜:深夜。凭:依靠,倚靠。谁:疑问词,相当于“哪个”。薄帏:薄弱的帷幕。帏是古代用布做的帷幕。
赏析:
这是一首抒发乡思之诗,诗人通过描写自己在外的孤独生活,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首句“有客当歌赋式微”,以“有客”开头,既表明了诗人的身份地位,又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助。接着,诗人以“当歌赋式微”为题,表达了自己的情感。这里的“式微”二字,既是指诗歌的形式,也是指诗人的生活状态。同时,“当歌赋式微”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无奈与辛酸。
次句“关山飞雪满戎衣”,描绘了一幅边疆将士们身着戎装,在大雪中坚守阵地的画面。这一画面不仅展现了边塞的荒凉与艰辛,也表达了诗人对将士们的赞美与敬仰之情。
第三句“严寒最是侵文弱”,诗人以“严寒”为喻,表达了自己内心的脆弱与无助。这里的“文弱”二字,既是指诗人的身体状态,也是指诗人的内心世界。而“侵文弱”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外界环境的无奈与畏惧。
末句“子夜凭谁问薄帏”,则是诗人在深夜时分,向远方的亲人倾诉自己的思念之情。这里的“谁”字,既指亲人,也指诗人自己。而“凭谁问薄帏”则表达了诗人对于亲人的期盼与渴望。
这首诗语言朴实无华,却能深深地打动人心。它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作者在外生活的孤独与艰辛,以及他对家乡的深深思念和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