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峦相隐蔽,茅屋自荒深。
未了青春色,难伸白雪吟。
惊翔姑一止,哀啸且为音。
猿鸟人间物,安知物外心。
【注释】
壬辰:唐武宗会昌五年(845)避地马鞍山治。一枝未就,指诗人未能完成《咏梅》诗。兹春:这年春天。儆:警醒,警惕。复:又,再次。前址:即前次所居之地。构栖:构筑栖身之所。感赋十律:指作者在马鞍山避乱时所作《题马鞍山壁》十首之一。林峦相隐蔽,茅屋自荒深。未了青春色,难伸白雪吟。惊翔姑一止,哀啸且为音。猿鸟人间物,安知物外心。
【赏析】
此诗作于唐武宗会昌五年壬辰(845),诗人避乱马鞍山治,筑室而居,因有《题马鞍山壁》十首之“林峦相隐蔽,茅屋自荒深”,所以此诗亦以“林峦相隐蔽”起兴,写马鞍山一带山林林木茂盛,郁郁葱葱,山峦连绵起伏,树木掩映,人烟稀少,茅草屋舍多被草木所蔽,显得十分荒凉。“未了青春色,难伸白雪吟”,是说诗人在马鞍山避乱期间,没有心情去欣赏山花烂漫,更无心吟咏雪的洁白和美好,因为诗人心中充满了忧伤。“惊翔姑一止,哀啸且为音。”是说诗人在马鞍山避乱期间,听到山中野兽的惊叫声,也听到鸟儿的哀鸣声,但都只是稍稍止息,不敢再作高飞远翔或哀鸣长啸,只能发出凄厉之声,以表达心中的悲愤与无奈。“猿鸟人间物,安知物外心。”“猿鸟”指山中的猿猴和鸟类,它们虽然生活在人间,却不懂得人的心境。这里借猿和鸟的无知来反衬出诗人对世事的深刻感受和认识,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世事沧桑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