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千载韩山后,又见三车象力开。
便道人缘终就劫,乍疑佛教顿更胎。
毒龙观法新无碍,溪鳄知文久却回。
始信当年焚骨者,空言亦许大颠来。
【注释】
千载韩山后:韩愈曾为潮州刺史,故称韩山。
三车象力开:指佛教的兴起。
便道人缘终就劫:佛教讲因果报应,所以认为人的生命是轮回转世的,佛教徒认为人的一生就是“三车象力”的开始。
毒龙观法新无碍:指佛教中禅宗的顿悟之说。毒龙观是禅宗中的一个派别,以强调顿悟为主。
溪鳄知文久却回:指佛教中的空宗,认为一切皆空,只有通过修行才能达到解脱。
焚骨者:指佛教中的净土宗,认为念佛可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大颠来:指佛教中的密宗,认为通过密法修行,可以得到神通,甚至与佛同身。
【赏析】
杨乐庵建慈云寺既成,得胎字二首。
这首诗是明代僧人杨乐庵在慈云寺落成之后所作,表达了他对于佛法的理解。
第一句“自从千载韩山后”,韩愈是唐代著名文学家,他的诗歌被誉为“诗史”。这里用“韩山”来比喻佛法的影响力,表示自佛教传入中国以来,对人们的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二句“又见三车象力开”,这里的“三车”是指佛教的三种不同流派:禅宗、天台宗和华严宗。这三者各有特点,但都强调顿悟和修行的重要性。“象力开”则意味着这些流派如同强大的力量一样,推动着佛法的发展。
接下来的两句“便道人缘终就劫,乍疑佛教顿更胎”,则表达了诗人对于佛法的理解。他认为佛法的修行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同时,他也认为佛教并不是一种新的宗教,而是在原有宗教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另一种形式。
最后两句“毒龙观法新无碍,溪鳄知文久却回”,则是对前两句的进一步阐释。“毒龙观法新无碍”指的是禅宗的顿悟之说。禅宗认为,人的心灵就像一条毒龙,只要找到内心的清净之地,就能得到解脱。“溪鳄知文久却回”则是对空宗的描述。空宗认为,一切皆空,只有通过修行才能达到解脱。
这首诗通过对佛法的不同流派及其特点的分析,展现了作者对于佛法的独特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