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终原始或余知,虽不周今于古师。
稽彼周官图志设,各因小史训言垂。
百年时事终须记,五岭文明尚拟吹。
但使维桑多气色,甘从微阐见瘢疵。

【注释】

修邑:即今安徽省凤阳县。

不察而斋怒者:不明是非的人,因小失大的人。斋,通“遮”。

乃得谤:才得到诽谤。

又以有所誉来也:又要得到赞誉了。

感:感激。

赋之四首:《诗经·卫风·硕鼠》有“三岁我食不甘,思子不如无病”之句,此诗是作者自伤怀禄贪功,终为小人所毁的感慨之作。

要终原始或余知:要想了解事情的真相,还是要从源头开始。

或余知:还是让我知道吧。

虽不周今于古师:虽然现在不及古代贤明。不周,同“不优”,不足。

稽彼周官图志设:查《周礼》中的《职方氏》一书,记载各地地理情况。《周官》指《周礼》。

各因小史训言垂:各自根据史书中记载下来的话流传下去。小史,春秋时晋国的史官,记录晋国大事,后泛指史官。

百年:百代。

时事:世事。

记:记述、记载。

五岭:五岭山脉,在今江西省大余县至湖南省永州市一带。

文明:文化。

吹:传扬。

但使维桑多气色:但愿我的家族能够保持生气和活力。维桑,即维桑梓,指家乡。

甘从微阐见瘢疵:愿意忍受微小的过失,显露出自己的缺点。

【赏析】

《修邑志成》作于宋高宗绍兴四年(1134年),诗人当时任建康(今南京)府学教授,曾上奏朝廷要求重修《建康志》,但未被采纳。因此写下这首诗表达自己的愿望和感受。全诗可分为四层:

第一段:“修邑志成有不察而斋怒者乃得谤”。

修邑志成,说明修撰了《建康志》,这是值得庆贺的事。然而却有人因小事大发雷霆,甚至遭到诽谤。这里说“斋怒”,即发怒、生闷。“斋”,通“遮”。第二段:“又以有所誉来也感而赋之四首”。

这里说,又有人来赞扬我,于是感慨地写了四首诗。“感而赋之四首”是写作本的题目,这四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修撰《建康志》一事的复杂情感。

第三段:“要终原始或余知虽不周今于古师。”

这句话的意思是,要了解事实的真相,还是要从源头开始,即使现在比不上古人。“要终原始”即追溯事物的起源。“或余知”即还有我了解的意思。“虽不周今于古师”,意思是虽然现在不如古人,但我还是了解一些事情的真相。第四段:“稽彼周官图志设各因小史训言垂”。

这句话的意思是,查《周礼·职方氏》一书,记载各地地理情况。“稽彼周官图志设”即查考《周礼·职方氏》一书中记载的各地地理情况。“各因小史训言垂”即各自根据史书中记载下来的话流传下去。“小史”指春秋时晋国的史官,记录晋国大事,后人泛指史官。第五段:“百年时事终须记五岭文明尚拟吹”。

这句话的意思是,百代的往事终究是要记录下来的。“五岭文明尚拟吹”即还想把岭南地区的文明传播出去。“五岭”,指五岭山脉,在今江西省大余县至湖南省永州市一带。“文明”在这里指文化。

第六段:“但使维桑多气色甘从微阐见瘢疵”。

这句话的意思是,但愿我家族能够保持生气和活力,我愿意忍受微小的过失显露出自己的缺点。这里的“气色”是指精神面貌,“瘢疵”是缺点错误。

通过诗人修撰《建康志》一事,抒发了自己对国家大事的关注之情,对修撰工作的态度和对自己家族的期望,体现了诗人的爱国情怀和对家国的责任感,是一首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的佳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