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年来旧佛宫,依稀犹记石山翁。
预为法界传灯钵,故入尘寰试色空。
四壁人烟天蚤暮,一湾流水日西东。
镜台菩树今何在,锡杖遥遥觑紫峰。
题双峰寺有怀石山禅师
双峰寺原址在双山,宋末石山禅师移到这里。
三百年来的旧佛宫,依稀犹记石山翁。
预先为法界传灯钵,故入尘寰试色空。
四壁人烟天已昏,一湾流水日西东。
镜台菩树今何在?锡杖遥遥觑紫峰。
注释:
- 题双峰寺有怀石山禅师:这是诗的题目,点明了这首诗的内容和主题。
- 双峰寺原址在双山:说明双峰寺原本位于双山,但现在已经不在原来的位置了。
- 宋末:指的是宋朝末年,也就是南宋灭亡后的时代。
- 石山禅师:是诗中提及的人物,是一位著名的禅师。
- 三百年来旧佛宫:这句话表达了对双峰寺历史的感慨,三百年的沧桑变化,使得双峰寺成为了一个古老的佛宫。
- 预为法界传灯钵:这里的“灯钵”指的是禅宗中的“传灯”,意思是传授佛法的火炬。诗人在这里表示,他之前就已经预见到了这个场景,为未来的到来做好了准备。
- 故入尘寰试色空:这里的“尘寰”指的是人间世界,“色空”则是佛教中的两种境界。诗人在这里表示,他已经进入了这个世界,尝试着去体验和理解色空的境界。
- 四壁人烟天蚤暮:这句话描绘了一个荒凉的景象,四周都是人烟罕至的地方,天空已经昏暗下来。这反映了诗人对于当时社会环境的一种感慨。
- 一湾流水日西东:这句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自然景观,一条小河流水潺潺,阳光从西边射来,照亮了水面,然后又从东边落下。这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循环。
- 镜台菩树今何在:这里提到的“镜台”可能是一座寺庙或者是一个特定的地点,而“菩树”则是指菩提树,是一种象征智慧和觉悟的树木。诗人在这里表示,曾经在那里修行的菩提树现在在哪里呢?这反映了诗人对于过去的回忆和对现实的无奈。
- 锡杖遥遥觑紫峰:这里的“锡杖”指的是僧人所用的法杖,而“紫峰”则是指山峰。诗人在这里表示,他远远地注视着那座山峰,似乎在寻找着什么。这可能是诗人对于某种理想的追求或者对于某种事物的思念。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怀念故人的诗作。诗人通过回忆双峰寺的历史变迁,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之情。同时,诗人也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于生命和时间的思考。这首诗的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和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