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骄蠢尔日烽惊,率土臣民雠不轻。
挟纩多年应马革,脱巾一旦起羊羹。
乍传七邑趋风溃,疑说专戎伏地迎。
贷息游魂终一死,尔曹遂作负恩生。

注释:

孔有德倡援辽叛卒屠七邑破登城登抚孙元化按兵不动甘为虏也志慨

天骄蠢尔日烽惊,率土臣民雠不轻。

天骄蠢然(蠢尔)的太阳(日),使烽火(烽惊)震动不已。

率土(全国)臣民(仇人)都(不)不轻易仇恨他。

挟纩多年应马革,脱巾一旦起羊羹。

他多年(挟纩)握着寒衣(马革)准备战死,突然(脱巾)有一天起来吃羊羹(羊羹)。

乍传七邑趋风溃,疑说专戎伏地迎。

忽然听到七个(指七邑)地方被风吹(趋风溃)散了,猜疑(疑说)他是专门(专戎)率领军队迎接(伏地迎)。

贷息游魂终一死,尔曹遂作负恩生。

让那些逃亡的(游魂)借机苟且偷生(一死),你们这些人就做了忘恩负义的人(负恩生)。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讽刺诗。诗人以“孔有德”为题,对孔有德的行为进行了辛辣的讽刺。全诗通过对孔有德行为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其背叛祖国、背叛民族利益的强烈不满和愤慨。

首句“天骄蠢尔日烽惊”中的“天骄”指的是北方的少数民族统治者,而“蠢尔”则是形容他们嚣张跋扈、不可一世的威势。这句诗的意思是说,这些少数民族统治者嚣张跋扈、不可一世,使得整个国家都为之震惊。这种震撼感通过“烽惊”一词得到了体现。

次句“率土臣民雠不轻”中的“率土”指的是整个国家,而“臣民”则是指普通百姓。这句诗的意思是说,整个国家的人民都对他们充满了仇恨(雠),这种仇恨不仅仅是因为他们的侵略行为,更是因为他们的背叛和忘恩负义。

第三句“挟纩多年应马革,脱巾一旦起羊羹”,其中的“挟纩”是指抱着被子取暖,而“应马革”、“起羊羹”则分别指的是准备战死和吃羊肉的意思。这句诗的意思是说,他们多年来都是抱着被子取暖,准备战死了结此生,然而却在某个时刻突然间改变了主意,开始吃肉(起羊羹)。这种前后不一的行为让人感到困惑和不安。

第四句“乍传七邑趋风溃,疑说专戎伏地迎”,中的“七邑”指的是七个地方,而“趋风溃”则是指纷纷逃跑的样子。这句诗的意思是说,忽然听说七个地方已经被风吹(趋风溃)散了。而“疑说专戎伏地迎”则是指有人怀疑他们是专门率领军队迎接他们的到来。这里的“专戎”指的是专门负责迎接他们的将领,而“伏地迎”则是形容他们跪在地上迎接的场景。这句话表达了人们对他们的疑惑和不满。

最后一句“贷息游魂终一死,尔曹遂作负恩生”,中的“贷息”指的是宽免债务的意思,“游魂”则是指游荡的灵魂。这句诗的意思是说,那些逃亡的灵魂终于可以安心地生活了,而那些背叛者却因此而成为负恩之徒(负恩生)。这里的“负恩”指的是辜负恩情的意思。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背叛者的愤怒和谴责。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讽刺,表达了诗人对孔有德及其追随者的愤怒和谴责之情。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忠诚与背叛的不同看法和价值观的差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