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王阁渚冲风日,南浦江头遇子晨。
千顷波汪堪止浪,一方流溯巧从人。
虽迟客步欣留胜,已慰荆怀复饮醇。
便拟鸣榔终却望,敢云击楫是前身。

这首诗是一首七言律诗,诗人通过描绘滕王阁渚冲风日的景象,表达了对滕王阁的敬仰之情。下面是逐句释义和赏析:

  • 第一句:“风泊洪都何非鸣明府榼酒相贻走笔谢之。”
  • 第二句:“滕王阁渚冲风日,南浦江头遇子晨。”
  • 第三句:“千顷波汪堪止浪,一方流溯巧从人。”
  • 第四句:“虽迟客步欣留胜,已慰荆怀复饮醇。”
  • 第五句:“便拟鸣榔终却望,敢云击楫是前身。”

诗句注释:

  1. “风泊洪都”指的是诗人来到了洪都(今南昌)这个地方,“鸣明府榼酒相贻”表示滕王阁的主人赠送了美酒和美食给诗人,“走笔谢之”表示诗人感谢主人的热情款待。
  2. “滕王阁渚冲风日”描绘了滕王阁周围的景色,“南浦江头遇子晨”则表示诗人在南浦江边遇到了子晨,这里的“子晨”可能是诗人的朋友或者知己。
  3. “千顷波汪堪止浪,一方流溯巧从人”描述了江水的广阔和水流的巧妙,其中“千顷波汪”形容波浪的浩渺,“一方流溯巧从人”则表达了河流的流向和水流的巧妙之处。
  4. “虽迟客步欣留胜,已慰荆怀复饮醇”表达了诗人虽然只是路过,但却感受到了这里的美好,并且感到满足,这里的“荆怀”是指荆州(今湖北一带),诗人用“复饮醇”来形容自己的心情愉悦。
  5. “便拟鸣榔终却望,敢云击楫是前身”则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期待和自信,其中“鸣榔”是一种敲打木鱼的声音,“击楫”则是古代的一种击水声,诗人用这两个词来表达自己的志向和决心。

整体赏析:
这首诗以滕王阁为背景,描绘了诗人在洪都(今南昌)的所见所闻所感。通过对滕王阁渚冲风日、南浦江头的描写,诗人表达了对这个地方的敬仰之情。同时,诗人也通过对江水的广阔、水流的巧妙等方面的描述,表达了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和感慨。此外,诗人还通过描绘自己的情绪变化,展现了自己的内心世界和人生态度。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