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水残肤旧已寻,徐山祠庙此相临。
循途未敢趋风谒,感昔难将涕雨禁。
父老遮边当日话,冤臣下圄片时心。
寻常一死关夷夏,不尽孤丹泪古今。
【注释】
过桃山:经过桃花山,即今江苏常熟县西南的桃花坞。
越水:指苏州附近一带的河流。
徐山祠庙:在今江苏省常熟市西北,相传为三国时吴将徐盛之墓。
循途:沿路,顺着道路。
风谒:迎神祭祀。
感昔难将涕雨禁:想起过去很难控制自己的眼泪。
冤臣下圄(wū):被冤枉的忠臣关进监狱。“狱”是古代囚禁犯人的地方,“囹圄”就是“狱”。
片时心:片刻的心情。
边:边境。
夷夏:中原与四方少数民族。
尽孤丹泪古今:流尽了忠心的泪水,直到今天。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于南宋乾道三年(公元1167年)春天游历江南,途经桃渚、徐山而写。诗中对孙权称帝建吴的历史作了追述,同时表达了自己对民族英雄岳飞抗金斗争的景仰之情。全诗语言质朴,感情沉郁,风格悲壮,富有感染力。
首联:“越水残肤旧已寻,徐山祠庙此相临。”
意思是说:我沿着越水来到桃花坞,这里曾是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徐盛的墓地。这两句是诗人游览桃渚、徐山时的所见所感;越水和徐山都是作者游历江南途中的名胜古迹。“残肤”指三国时期吴国灭亡后,江南地区一片荒凉,就像皮肤上的疤痕一样。诗人通过“残肤”一词,形象地描绘出了当时江南的荒凉景象,也暗寓了对故土沦丧的哀痛之情。
颈联:“循途未敢趋风谒,感昔难将涕雨禁。”
意思是说:我沿着道路来到这里,不敢贸然迎神祭祀。回想过去,很难控制住自己的眼泪。这里的“风谒”指迎神祭拜;“涕雨”指流泪。这句诗的意思是:我在这里没有敢随意迎神祭拜,因为想起过去很难控制自己的眼泪,所以只能在心中默默祈祷。
尾联:“父老遮边当日话,冤臣下圄片时心。”
意思是说:当地百姓阻挡着我去向孙皓问罪,我心中也充满了对岳飞的敬仰之情。这里的“遮边”指阻挡着不让我去问罪孙皓;“冤臣下狱”指当年岳飞因秦桧的陷害被关进监狱。这句诗的意思是:当地百姓阻挡着我去向孙皓问罪,我心中也充满了对岳飞的敬仰之情。
尾联:“寻常一死关夷夏,不尽孤丹泪古今。”
意思是说:即使是死,也要为国家分忧,为了国家,我愿意赴汤蹈火也在所不惜。这里的“关夷夏”指为国家担忧;“尽孤丹泪古今”意为即使死了也不后悔,因为这是为国家尽忠的表现。
整首诗以历史人物为线索,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忆和对民族英雄岳飞的敬仰之情,抒发了自己的爱国热情和忠诚之心,同时也表达了对当时政治腐败和社会黑暗的不满和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