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天际落徐封,晓气迎车净客容。
云接浮光生渺汉,山含远润入幽峰。
西来万里流何极,北上千帆影自重。
却叹寻源非汉使,会应东海问朝宗。

这首诗的作者是宋代诗人王令。以下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及其赏析:

入徐界望黄河

黄河天际落徐封,晓气迎车净客容。

云接浮光生渺汉,山含远润入幽峰。

西来万里流何极,北上千帆影自重。

却叹寻源非汉使,会应东海问朝宗。

注释与赏析:

  • 第一句:“黄河天际落徐封”,描述了黄河从天际落下的景象,给人以壮丽之感。黄河在这里被描绘为一种神圣的存在,似乎它有着某种神秘的力量和威严。这里的“徐”字给人一种缓慢流动的感觉,而“封”字则暗示了黄河的广阔和深远。
  • 第二句:“晓气迎车净客容”,描绘了清晨时分黄河上空清新的空气和车辆在晨光中的情景。这里使用了“净客容”来形容空气的清新,使人联想到黄河的源头和清澈的水。
  • 第三句:“云接浮光生渺汉,山含远润入幽峰。”这两句诗描述了黄河两岸的自然景色。“云接浮光生渺汉”形象地描绘了天空中的云彩与黄河水面相映成趣的画面,给人一种宽广而深远的感觉。“山含远润入幽峰”则描绘了远处山脉的轮廓和被河水滋润的山峰,给人以宁静而和谐的感受。
  • 第四句:“西来万里流何极,北上千帆影自重。”这是对黄河流向的描述。“西来万里流何极”表达了黄河的流向之远,给人以无尽之感;“北上千帆影自重”则通过帆船的形象,展现了黄河航运的繁忙景象。
  • 第五句:“却叹寻源非汉使,会应东海问朝宗。”这是对黄河源头的思考和感慨。“却叹寻源非汉使”表达了作者对于探寻黄河源头的艰辛和困难,同时也表达了对古代文人墨客寻找水源的敬仰之情。“会应东海问朝宗”则寓意着黄河之水最终汇入东海,象征着生命的循环和自然的规律。

整首诗通过对黄河美景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对生命循环的感悟。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对自然规律的敬畏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