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里芜湖十日程,退寻进尺较平生。
与波上下非吾事,阻道流洄是客情。
击楫徒兴当日舞,布帆难借此宵横。
永怀不寐飞江月,洗却千愁照独清。
孟秋之朔发金陵旬日始至芜湖
孟秋天气,我自金陵出发,十日后到达芜湖。
百里芜湖,一日行程,十天可到,退寻进尺较平生。
与波上下非吾事,阻道流洄是客情。
我在水上击楫而舞,但那已是过去的事了,布帆难以在今夜横渡长江。
永怀不寐飞江月,洗却千愁照独清。
长久地怀念着,直到深夜,月光照耀着江水,洗去了我的万千忧愁,只有这江月依旧清亮如初。
百里芜湖十日程,退寻进尺较平生。
与波上下非吾事,阻道流洄是客情。
击楫徒兴当日舞,布帆难借此宵横。
永怀不寐飞江月,洗却千愁照独清。
孟秋之朔发金陵旬日始至芜湖
孟秋天气,我自金陵出发,十日后到达芜湖。
百里芜湖,一日行程,十天可到,退寻进尺较平生。
与波上下非吾事,阻道流洄是客情。
我在水上击楫而舞,但那已是过去的事了,布帆难以在今夜横渡长江。
永怀不寐飞江月,洗却千愁照独清。
长久地怀念着,直到深夜,月光照耀着江水,洗去了我的万千忧愁,只有这江月依旧清亮如初。
这首诗是一首五言律诗,由四首五言绝句组成。下面是逐句释义: 梦徐九一邀游虎丘坐千人石上待月联吟觉来枕上偶记数联似五言律也 1. 梦徐九一邀游虎丘坐千人石上待月联吟觉来枕上偶记数联似五言律也:诗人在梦中与徐九一一起邀请自己游览虎丘山,坐在千人石上看月亮,进行联吟。醒来后,诗人在睡觉前随手记录了这些想法,觉得它们很像五言律诗,便将它们整理成一组。 2. 晚露华山□,游情绝世根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目解答时,首先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歌内容主旨和思想情感,然后结合选项分析作答。 “阴曀日飘发”:天色阴沉,太阳像被风卷起的旗帜一样飘荡着。“阴”,指天色阴沉;“晔”,明亮的样子;“飘发”,飘扬,这里形容太阳像被风吹散了一般。 “悠悠折客程”:漫漫旅途,使旅人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仿佛折断了客船的行程。“悠悠”,遥远、漫长之意;“折客程”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主要考查学生把握诗歌内容和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此类题目的解答,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然后准确把握全诗意思,最后结合写作背景、手法、情感等分析作答即可。本题要注意“探意出声始”“而神忽逗之”“浑漠人天籁”等关键句的理解和赏析。 题干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注意要“先输出”。 【答案】 诗句: 1.
《雩都登舟》 注释: 1. 山色还依袖,棹歌已入桅。家从云岭去,人向雪江来。 2. 暮霭千林出,寒烟一抹开。离心迷近远,望眼正徘徊。 赏析: 1. 山色还依袖,棹歌已入桅。家从云岭去,人向雪江来。 释义: 山的颜色仍然依附在衣袖上,船夫的歌声已经融入船桅。我们的家来自于云端的山脉,我们的人向着雪一样的江水前行。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家乡的景色和自己的心境
注释: 臂与闲为狃,腕因不受调。 胳膊和手腕是习惯,因为手腕不受调教。 徐从书纠旷,还借药降骄。 慢慢地从书籍中纠正了旷废,又用药物去压制骄傲。 甘苦惟神剂,浅深亦意料。 甘甜苦涩都是神药,深浅长短也是意料之中。 未能知手舞,肱枕或馀饶。 不能知道手舞足蹈的样子,肱枕可能还有多余的悠闲。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通过对病腕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生命无常、人生百态的深深感悟。 第一句“臂与闲为狃
【诗句释义】 1. 然而,我忘记了从何说起,也不记得是谁。残灯余几,雨雪霏雱,有怀耿然,依韵追足。这句诗描绘了一幅夜晚的景象,残灯、余几、霏雨和雪花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寂静而寒冷的氛围。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产生了深刻的思考和情感。 2. 莫逆交之橐,有怀梦亦根。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莫逆”意为“最要好的朋友”,而“橐”则是指皮囊,这里用来比喻友谊深厚
【注释】 农圃:即农圃人。 春霖:春天的细雨。 独向:独自面对。 山集云雷隘(ài):山间云雾聚集,雷声轰鸣。 岸倾陇亩斜(xiá):河岸倾斜,田间垄畔倾斜。 泉脉动(pào):泉水流动的声音。 优游:悠闲从容的样子。 语种瓜:像农夫一样谈论种植瓜类。 【赏析】 此诗首句写春雨,次句写诗人在农家独处,三、四句写雨中景色,五、六句写雨声和心绪,末句写闲情逸致。全诗意境开阔,格调清新,语言质朴
【解析】 本题考查对重点诗句内容的理解能力。此诗是一首写景抒情的小诗,表达了作者的思归之情。“挂席过南浦”,诗人乘坐着船,在南浦江上航行。“高帆”指船的帆篷,因为风力很大所以高高的帆被掀起来。“西山飞鸟过”,西山上飞鸟掠过,山影倒映在水中。“南浦落花深”,南浦江边,落花纷纷。“雾重千林影”,“雾”指浓雾,浓雾里树林的影子重重地投到江面上,显得模糊不清。“舟轻万里心”,“舟”指船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长卿的《晚泊所见》。全诗如下: 落日逶迤去,丹霞宛转轻。 山深千树绿,月泻一湖清。 澄澹繇宽蓄,空蒙自远横。 微风天汉过,仍曳彩云生。 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1. 落日逶迤去,丹霞宛转轻。 这句诗描绘了夕阳西下的景象。"逶迤"形容太阳慢慢移动的样子,给人一种温柔而缓慢的感觉。"丹霞"则是指红色的天空或山脉,这里用来形容夕阳映照下的山脉呈现出一种柔和的红色
晚望 微风传窈谷,细雨到平沙。 岸色迎垂柳,波文卷落花。 云林深愈绿,山卉薄能华。 野意来无尽,青烟叠晚涯。 注释: - 微风传窈谷:微风轻轻传来,仿佛在穿过幽深的山谷。 - 细雨到平沙:细雨纷纷落下,落在了平坦的沙地上。 - 岸色迎垂柳:岸边的颜色似乎迎接着垂柳。 - 波文卷落花:波浪轻轻翻卷着飘落的花瓣。 - 云林深愈绿:云雾缭绕的树林深处显得更加郁郁葱葱。 - 山卉薄能华
将至采石守风夜眺见江流四拥一缆悠然不禁烟波之感 江意潇然欲放秋,似因客绪倍添流。 遥看绿嶂涵牛渚,忽望青潮没鹭洲。 月浦光遥昏缆带,星河彩曳夜桅收。 不堪久对商飔发,别入枫林一段愁。 【注释】 1. 采石:指位于安徽马鞍山的采石矶,历史上著名的风景名胜区。 2. 秋:秋天。 3. 牛渚:地名,在今安徽当涂县南,有牛渚矶。 4. 鹭洲:地名,在今安徽和县东南。 5. 商风:秋风。 6. 枫林
【注释】 季夏买舟:指夏天。白水:指江水,因白鹭栖息于江中而得名。 将赴楚:将要前往楚国。蕲(qí):地名,在今安徽宿县。阻雨:被雨水阻挡。未发:没有出发。却寄仁和宋尔孚明府:却寄,即回寄,书信往返。仁和:今属浙江省杭州市,古称钱塘,宋时有宋尔亨。宋尔孚:字子厚,名尔亨,明时曾任仁和知县。明府:官名,旧时对县知事的尊称。《晋书·孔愉传》:“公卿以礼相待,号曰 明府。” 三山
这首诗的作者是宋代诗人王令。以下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及其赏析: 入徐界望黄河 黄河天际落徐封,晓气迎车净客容。 云接浮光生渺汉,山含远润入幽峰。 西来万里流何极,北上千帆影自重。 却叹寻源非汉使,会应东海问朝宗。 注释与赏析: - 第一句:“黄河天际落徐封”,描述了黄河从天际落下的景象,给人以壮丽之感。黄河在这里被描绘为一种神圣的存在,似乎它有着某种神秘的力量和威严
注释: 1. 舟夜守立秋交节以十三夜亥二刻 译文:在夜晚的船上看守立秋节气,这是农历十月十四日晚上十二点。 2. 愁客思归坐晚风 译文:愁闷的客人思念回家坐在晚风中。 3. 梦回秋色度江枫 译文:梦中回到了秋天的景象,渡过了江边的枫树。 4. 吹来雁影澄波外 译文:从远处传来大雁的影子,映照在澄清的湖面上。 5. 咽破蝉音碧树中 译文:蝉鸣声在碧绿的树丛中回荡,好像被打断一样。 6.
注释: 十五早得雨,晓对诸山。 - 清晨,我早早地迎来了一场秋雨。 雨洗秋颜碧嶂重,江浮客意澹相宜。 - 秋雨洗涤了青山的容颜,使得碧绿的山峰更加壮丽。江水在秋雨中显得更加平静,与秋天的景色相得益彰。 生平丘壑缘如素,游倦烟霞望亦私。 - 我平生喜欢山水,就像白色的丝绸一样纯净。游赏山水让我感到疲倦,仿佛是独自面对着烟雾和云霞。 极目云深采药处,惊心露白溯洄时。 - 极目远眺
【注】 大通:县名,在今安徽六安西南。 同使:一同出使。宋:宋玉,战国时辞赋家。 今础书:今础,即韩愈之字,韩愈《祭柳子厚文》中说韩愈“得吾师于道州,闻其讲授于先圣。” 知至广济:知,到;广济,指宋代著名学者范仲淹(989年—1052年),字希文,苏州吴县(今江苏吴县)人。 相需:相互需要。 一苇难航自郁陶:一芦苇难以撑船,比喻困难重重。 三秋:秋天。 九辨:即《九辩》,是楚辞作品。 登山临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