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见东风愁不反,朝来梅雨催春远。
阶前落尽百端花,懒俟今宵苔卧稳。

【注释】

上十三:词牌名。

东风:春风。

愁不反:愁绪不散去,即愁思难遣。

朝来梅雨催春远:早晨的梅雨,催促春天的远去。

阶前:台阶之前。

百端:各种。

俟:等待。

苔卧稳:苔藓平铺稳当。

【赏析】

《上十三·暮春》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作品。此首写暮春之景,抒发了作者对春天的留恋之情和对时光流逝的感叹。

上片写暮春景色,“眼见东风愁不反”二句承题入意。起笔即点出时令,以“东风”为眼目,“愁不反”三字则直抒胸臆,把伤春惜时之意表达得淋漓尽致。这一句是全词感情的触发点,以下诸句便围绕这一触发点展开描写。“朝来梅雨催春远”,这是从视觉角度描绘的,“梅雨”即春雨,“催春远”,既写出了春雨对春天的催促作用,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伤感。“阶前落尽百端花”,这句承接前句而来,由视觉转入触觉,写眼前所见,“百端花”指多种花朵,“阶前”指庭院台阶之下,“懒俟今宵苔卧稳”则是说懒得等到今夜,苔藓平铺稳当。这句诗通过写暮春之景,进一步抒发了诗人对春天的留恋之情。

下片写伤春情绪,“见君”两句,写自己的心情。“见君”二字承首句而来,表明自己因见到友人而感到不快。“闲爱水阁深窗静,追凉晚逐衣襟冷”,这里写自己喜欢在水阁里静坐,因为这样可以使心境平和;但后来天气逐渐转热,就又追着凉风,使衣服感觉有些寒冷。这两句是说自己的心情变化,也是对自己心情的进一步描述。最后“一尊残酒谁浇灭,移入空屏鸾影独”,这句诗的意思是说,一杯残酒谁来浇灭?只好将酒杯移到屏风之上独自观看那鸾鸟的影子。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这首词通过写暮春景色、抒发了对春天的留恋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变化。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