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谁共悦,物性与人情。
所畏红尘动,故穿绿霭行。
蝉声初露濯,林影乍风明。
渐出前山色,孤闻一水声。
因之深自省,遂觉有同迎。
念此征途扰,犹能静理生。
诗句释义与译文:
- 利国监 - 可能是“利国监观”的简称,指对国家有益的观察或评论。
- 晓发 - 早晨出发之意。
- 晨光谁共悦 - 清晨的光线使人感到愉悦。
- 物性与人情 - 事物的本性和人的情感相结合。
- 所畏红尘动 - 担忧尘世的喧嚣和纷扰。
- 故穿绿霭行 - 故意穿过绿色的薄雾行走。
- 蝉声初露濯 - 蝉鸣声刚开始在露水中响起。
- 林影乍风明 - 树叶的影子在微风中忽然变得明亮。
- 渐出前山色 - 逐渐走出前面的山色,可能意味着接近目的地。
- 孤闻一水声 - 只听到一条流水的声音。
- 因之深自省 - 由此而深刻地反思。
- 遂觉有同迎 - 于是感到仿佛有人在迎接自己。
- 念此征途扰 - 思念这段旅程中的纷扰。
- 犹能静理生 - 仍然能够保持内心的平静和理智。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诗人清晨出行时的景象和心情。开头两句“利国监晓发”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的关注和早起出发的心情。接着四句“晨光谁共悦,物性与人情。所畏红尘动,故穿绿霭行。”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美的欣赏以及对世俗纷扰的超然态度。
接下来的八句“蝉声初露濯,林影乍风明。渐出前山色,孤闻一水声。”则进一步展现了诗人在旅途中所见的自然美景以及感受到的孤独与宁静。最后两句“因之深自省,遂觉有同迎。念此征途扰,犹能静理生。”则是诗人在旅途中对自己的反思和对生活态度的肯定,即使在繁忙的旅程中,也能保持内心的平和。
整首诗语言清新,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同时,也展示了诗人在面对纷扰世事时的淡泊心态和自我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