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地残冬共索居,一般穷岁总堪除。
人遐自合传幽绪,春至偏宜趁捷书。
日月天中无远近,风涛海外任盈虚。
猛思半百三年是,知命知非愧孔蘧。
【注】《邕宁除夕诗兼传捷报用韵答之》:将中丞寄寓于邕,在除夕时作诗并传捷报。
两地残冬共索居,一般穷岁总堪除。
(注释)两地:指作者和中丞分别居住在不同的地方。残冬:指农历腊月。索居:指独处。穷岁:一年的穷尽时节。
人遐自合传幽绪,春至偏宜趁捷书。
(注释)人遐:人远隔。自合:自然合适。幽绪:深藏的思绪。春至:春天到来。偏宜:特别适宜。
日月天中无远近,风涛海外任盈虚。
(注释)日月:指太阳和月亮。天中:天空之中。风涛:指海上的风浪。天中无远近:指无论在天空的哪个角落都可以看见日月。
猛思半百三年是,知命知非愧孔蘧。
(注释)猛思:猛烈的思考或回忆。半百:指四十岁。三年是:指过去三十二年的经历。知命知非愧孔蘧:知道命运、知道自己不是圣贤而感到惭愧,这是孔子的话。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寄给将中丞的一首诗,表达了作者在除夕之夜对将中丞的思念之情。整首诗语言流畅,意境深远,情感真挚。
第一句“两地残冬共索居,一般穷岁总堪除。”描绘了作者和朋友分别居住在不同的地点,度过了一个寒冷的残冬季节。这既体现了他们之间的深厚情谊,也反映了他们各自所面临的孤独和困境。第二句“人遐自合传幽绪,春至偏宜趁捷书。”则表达了他们虽然身处异地,但内心却有着共同的思念和期待。当春天来临之际,他们更是希望借助捷报来传递彼此的消息,共享春天的喜悦。
第三四句“日月天中无远近,风涛海外任盈虚。”进一步强调了他们的思念之情是超越时空的。无论是在天空中的任何角落,还是在海外的任何地方,他们都能感受到彼此的存在。这种跨越时间和空间的思念,使得他们的情感更加深厚。
最后一句“猛思半百三年是,知命知非愧孔蘧。”则是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认识和态度。他认为人生短暂如过眼云烟,应该珍惜时间,把握当下。同时,他也明白自己并非圣贤,因此感到有些愧疚。然而,这也使他更加坚定地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标,不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