傒我如相怨,兴师出共仇。
稍迟神武杀,终令鬼方收。
宁尔应戈倒,勖哉看杵流。
且当坚细壁,那可割鸿沟。
【注释】
攻围日久:围攻敌军已经很久。日久——长时间。
傒我如相怨,兴师出共仇:我们被你围攻就像相互埋怨一样,你起兵来讨伐我们就是共同的仇敌。傒(qi)我——我们,指唐军。相怨(xiàng yuàn)——互相埋怨,怨恨。兴师——出兵。共仇——共同的敌人,即敌人。
稍迟神武杀,终令鬼方收:稍微晚了一点,神武帝杀掉了敌人。鬼方,这里指敌人。
宁尔应戈倒,勖哉看杵流:你们应该举起武器把敌人打倒,努力啊!看杵(chui)流——看杵的流动。
且当坚细壁,那可割鸿沟:我们应当坚守壁垒,哪能去分割黄河两岸呢?
【赏析】
《从军行》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唐军在与吐蕃军队作战时的艰苦情景以及士兵们奋勇杀敌、誓死不退的战斗精神。
首联“攻围日久”写唐蕃战争已持续了很长时间。首句直承“战”,点明诗中战事的主题;次句“奚(qī)我如相怨,兴师出共仇”写唐军被吐蕃围困,像相互埋怨一样,被迫出兵与吐蕃作战,以消除共同的敌人。“奚我如相怨”中的“奚”通“嘻”,表示惊讶、疑问的意思。“如相怨”,指唐蕃两军之间互存猜疑。“兴师出共仇”指唐蕃两国军队因共同的敌人而联合起来,共同对抗吐蕃。
颔联“稍迟神武杀,终令鬼方收”写唐蕃战争中的胜利。“神武”指神武门(今北京宣武门),这里借指唐高祖李渊。两句意为唐军稍一迟缓,神武帝就会杀掉敌人,最终使吐蕃投降归顺。“杀”字写出了唐军的勇敢和果断。“鬼方”指吐蕃。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胜利的喜悦之情。
颈联“宁尔应戈倒,勖哉看杵流”写唐蕃士兵英勇无畏,誓死保卫疆土。“宁尔”指你们。“应戈倒”中的“应”是“应当”的意思,意为你们应当举起武器把敌人打倒。“勖哉”(xù zāi)看杵流——勉力啊!看杵(chui)流——看杵的流动。“应”、“勖”、“看”都是助词。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士兵们英勇无畏、顽强拼搏精神的赞美和敬佩之情。
尾联“且当坚细壁,那可割鸿沟”写唐蕃两军在战斗中要坚守阵地,不能轻举妄动。“细壁”指坚固的壁垒,“割鸿沟”指分割黄河两岸。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战斗形势的清醒认识以及对胜利后和平安宁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