颔下骊珠何处寻,灯前独对转沉沉。
然犀所见休惊怪,罔象相逢莫羡歆。
便使六经皆注脚,方知百世有同心。
请伊暂释怀中卷,糟粕安能尽古今。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作品。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释:

颔下骊珠何处寻,灯前独对转沉沉。
然犀所见休惊怪,罔象相逢莫羡歆。
便使六经皆注脚,方知百世有同心。
请伊暂释怀中卷,糟粕安能尽古今。

注释:

  • 颔下骊珠:形容人的才华出众,就像下巴下的骊珠一样。
  • 灯前:指夜晚时分,灯光下。
  • 转沉沉:形容心情沉重、忧郁。
  • 然犀所见:比喻敏锐的眼光能够看到事物的真相。
  • 罔象:指神话中的无头怪物,这里用来表示虚幻的事物。
  • 六经:儒家经典著作的总称,包括《诗经》、《尚书》、《礼记》、《周易》、《乐经》和《春秋》。
  • 方知百世有同心:意思是说只有当人们真正理解到彼此心意相通时,才能知道历史上的许多事情都是出于同一道理。
  • 请伊暂释怀中卷:意为请求她暂时放下手中的书籍。
  • 糟粕:比喻无用的东西,这里指的是那些看似有用而实际上并不重要的东西。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除夕之夜对于知识与学问的看法。诗人认为,真正的才智如同颔下的骊珠一样珍贵,不应该轻易炫耀或寻找。他在灯下独自沉思,感叹人生短暂、世事无常,但又坚信只要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就能够洞察事物的本质。他希望人们能够放下手中的书籍,去追求真理和真理背后的道理,而不是沉溺于表面的华丽和虚幻。最后,他请求别人暂时放下心中的困扰,共同品味这份难得的智慧。整首诗充满了哲理意味,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和学问的独特见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