岂谓前言即赘疣,薪传火尽倩谁留。
鬼神易泣鸿荒字,龙马难开叔季眸。
纸外馀声须嘿取,个中玄理赖冥搜。
此时再索衢花照,一室犹堪万古收。
【注释】
乙未除夕为稽古:乙未,宋孝宗淳熙十五年(1188);稽古,指《稽古录》,是朱熹编撰的一本历史著作。
漫吟五律:即随手写了一首五言律诗。
岂谓前言即赘疣(yóu):难道说我过去的言论就是多余的累赘吗?赘疣,赘在皮肤上的多余疣子。
薪传火尽倩谁留:薪火相传,比喻学问、事业由一代代人传承下去;倩谁留,问谁能保留下来。意思是说,我的前人没有把学问、事业传授给我,我怎么能继续传承下去呢?
鬼神易泣鸿荒字:鸿荒,大荒之世,形容非常荒凉、野蛮。鬼神也为之流泪,说明作者对当时的社会状况感到痛心疾首。
龙马难开叔季眸(móu):龙马精神,形容人的精神状态很好;叔季,指宋末的理宗和度宗。眸,眼睛。意思是说,像龙马那样有精神的人难以打开像宋理宗那样昏庸无道的统治者的视野。
纸外馀声须嘿取:纸外的声音,是指作者在纸上留下的文字和思想。嘿(hēi),不说话的样子。须嘿取,必须从沉默中吸取其中的精髓。
个中玄理赖冥搜:个中玄理,指书中的道理或深奥的道理;冥搜,指深入地探索。意思是说,要探求书中的深奥道理,必须深入地探索。
此时再索衢花照:衢(qú)花,指灯谜中的“花”字;再索,再一次寻求;衢花,即灯谜中的文字游戏。意思是说,现在再次寻求灯谜中的文字游戏,来寻找其中的秘密。
一室犹堪万古收:一室,指一间屋子;犹堪,还值得;收,收藏、保存。意思是说,即使只是一间屋子,只要里面还有有价值的东西,就值得我们去珍藏和保护。
【赏析】
《乙未除夕为稽古诸传未竣漫吟五律》这首诗写于淳熙十五年(1188),诗人时年五十岁。这一年除夕,诗人闲来无事,便随手写下了这首五律。全诗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前人没有留下传承下来的东西的遗憾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于当时社会状况的痛心疾首之感。
首联“岂谓前言即赘疣,薪传火尽倩谁留”,诗人以自嘲的口吻表达了自己对于自己前人没有留下传承下来的东西的遗憾之情。他认为,自己的前人没有把自己的东西传承下来,就好像是一个人身上长出了多余的疣子一样,是一种多余的累赘。这种遗憾之情,不仅源于他的个人感受,更源于他对当时社会状况的担忧。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许多有价值的东西都被埋没或者被忽略,而那些能够继承这些价值的人却寥寥无几。这不禁让人感叹,这样的时代是多么的残酷和无情啊!
颔联“鬼神易泣鸿荒字,龙马难开叔季眸”,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状况的担忧之情。这里的“鬼神”,指的是天地之间的自然力量,它们也能被惊动,从而哭泣;这里的“鸿荒字”,指的是古代的书籍和文化知识,它们也被埋没了。这些被埋没了的知识和文化,就像是一块沉重的石头压在人们的心上,使得人们无法呼吸。同时,这也暗示了当时社会环境的恶劣和落后。
颈联“纸外馀声须嘿取,个中玄理赖冥搜”,则进一步强调了只有通过冥思苦想才能领悟到书中的深奥道理。这里的“冥搜”,指的是深入地探索和思考。只有通过深入地探索和思考,才能领悟到书中的深奥道理。这里的“余声”、“玄理”,都指的是书中的内容。
尾联“此时再索衢花照,一室犹堪万古收”,则是诗人对自己未来的展望和期待。他认为,即使是在这样一个黑暗的时代,他也有信心能够在将来找到一个属于自己的位置,成为一个能够继承这些价值的人。这个愿望虽然看似渺茫,但却体现了他的坚定信念和对未来的希望。
整首诗以诗歌的形式记录了诗人对于自己所处时代的反思和感慨,同时也表达了他对未来的期待和信心。通过对时代的反思和对未来的展望,诗人展示了自己对于生活的独特理解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