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钟南纪,风度无遐迩。
当其拾遗时,首标为政理。
从兹媚子容,翻作有才耻。
移情入中书,何心希上旨。
酬恩惟尽力,力尽恩还徙。
忠良是羯奴,宰相归牛李。
白羽犹效思,金鉴徒褒美。
岂知先见人,必俟他年使。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内容涉及许由、文献、南纪等地名以及政治理念。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详细释义:

  1. 集雅诗二十首 许由
  • “集雅诗二十首” 指的是白居易收集了二十首关于雅乐的作品,这些作品通常用于宫廷音乐和仪式。
  • “许由” 指的是中国古代的贤者许由,相传他隐居不仕,最终选择化为鸟而去。
  1. 文献钟南纪,风度无遐迩
  • “文献钟南纪” 指的是文献中的记载集中在南方地区,可能与地理或历史背景有关。
  • “风度无遐迩” 表达了某种品质或风格广泛传播至各地,不受地域限制。
  1. 当其拾遗时,首标为政理
  • “当其拾遗时” 指的是在某个时期,有人发现了重要文献或遗失的物品。
  • “首标为政理” 表示这个时期有人开始关注政务管理,强调了文献和政治的重要性。
  1. 从兹媚子容,翻作有才耻
  • “从兹媚子容” 意味着从此之后,那些擅长取悦皇帝的人受到了欢迎,而那些有才华的人则感到羞耻。
  • “翻作有才耻” 表达了对有才之士的贬低,认为这是不必要的。
  1. 移情入中书,何心希上旨
  • “移情入中书” 暗示了将个人情感或偏好带入到中书省(古代中国的中央政府机构)工作或决策中。
  • “何心希上旨” 表达了对于迎合上司意愿的不满,认为这是没有必要的。
  1. 酬恩惟尽力,力尽恩还徙
  • “酬恩惟尽力” 指的是在报答他人的恩惠时,应该全力以赴。
  • “力尽恩还徙” 意味着一旦竭尽全力,得到的回报却可能不再,即恩义被辜负后,自己也可能被迫离开。
  1. 忠良是羯奴,宰相归牛李
  • “忠良是羯奴” 批评了当时的政治人物,认为他们只是忠诚于权力而不是真正的善良。
  • “宰相归牛李” 指牛僧孺和李宗闵等宰相的权力斗争,表明政治局势的动荡不安。
  1. 白羽犹效思,金鉴徒褒美
  • “白羽犹效思” 表示即使是羽毛白的鸟儿也试图模仿思考的行为。
  • “金鉴徒褒美” 意味着即使有赞美之辞,也不过是虚伪的奉承。
  1. 岂知先见人,必俟他年使
  • “岂知先见人” 表示人们往往不了解先知先觉的重要性。
  • “必俟他年使” 暗示了等待未来的机会,而不是抓住当前的机遇。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和讽刺的方式,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现状的不满和批评。通过对许由、文献、南纪等地名的引用,以及对“忠良是羯奴”和“宰相归牛李”的政治现象的描绘,诗人揭示了当时社会的权力游戏和道德沦丧。整首诗语言简练有力,寓意深刻,反映了作者对当时社会和政治现象的深刻洞察和批判态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