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卿辞易水,徐匕入西秦。
误作登坛侣,惭他皮面人。

《荆轲入秦》是一首古诗,表达了作者在阅读《战国策·燕策三》中关于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后的感受和思考。以下是诗句、译文、注释及赏析:

  1. 诗句原文
    荆卿辞易水,徐匕入西秦。
    误作登坛侣,惭他皮面人。

  2. 译文

  • 荆轲离开易水时,他手中的匕首指向西秦。
  • 我错把他当成了登上祭坛的助手,惭愧地被他称为一个没有脸皮的人。
  1. 注释解析
  • 荆卿:指荆轲,即战国时期著名的刺客。
  • 易水:位于今河北省易县,是荆轲出发前往秦国的地方。
  • 西秦:指南朝的秦国。
  • :慢慢地,缓慢地。
  • 登坛:祭祀仪式中的祭坛。
  • 皮面人:这里形容荆轲的外表,暗示他的勇敢和牺牲精神。
  1.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荆轲刺秦王的历史事件的描述,展现了荆轲的英雄气概和悲剧命运。诗中使用了“易水”这一意象,寓意着离别和牺牲,同时也表达了对荆轲的敬意和哀悼。通过对比“登坛侣”与自己的身份,诗人表达了自己的失望和羞愧,同时也反映了历史人物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整首诗语言简练,情感深沉,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引发读者对生命价值和历史责任的思考。

  2. 创作背景
    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在《战国策·燕策三》中有详细的记载,这个故事被后人广泛传颂,成为了中国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符号。荆轲的勇敢和忠诚,以及他在历史上的角色,使得这个故事具有了深刻的历史和文化意义。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对荆轲故事的回顾,表达了对历史英雄的赞美和对现实困境的感叹。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历史人物复杂性格的认识和理解。

《荆轲入秦》不仅仅是一首诗词,更是一次对历史、文化和人性的深刻反思。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深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