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洪姚仲皆人杰,石氏将倾方并作。
蒲节初飘五丈形,草苻独震三秦魄。
老羌赍志不忘华,遗言归晋知所托。
氐运当兴襄遂穷,羌苌自此归苻索。
未烦苻健哭元才,且看东海任景略。
取燕并蜀夏夷兼,五胡之盛畴相若。
骄主疲民百胜馀,逞心逸志谁堪格。
漫侈投鞭欲断流,岂知单骑还惊鹤。
氐衰羌盛亦寻常,新平缢主何太薄。
丕登及崇须臾灭,秦雍总为诸夷扩。
苌取长安曰后秦,子兴帅众未全弱。
姚泓弗负秦始削,建康悬首晋非虐。
区区江左承正朔,破氐灭羌如振落。
氐羌归晋作晋仇,天终为晋锄叛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描绘了后秦三主时期的历史变迁。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译文:

第一联:

蒲洪姚仲皆人杰,石氏将倾方并作。(蒲洪、姚仲都是杰出的人才,石氏族将要倾覆时他们开始行动。)

  • 蒲洪:唐朝时期的一位重要将领,曾帮助唐昭宗平定内乱。
  • 姚仲:同样是唐朝的一位杰出将领,与蒲洪一同为唐室效力。
  • 石氏将倾:指的是西晋末期的一个家族——石勒家族即将灭亡。
  • 方并作:开始采取行动,指石氏族将要被推翻的时刻。

第二联:

蒲节初飘五丈形,草苻独震三秦魄。(蒲节刚开始飘动时,有如五丈长的形状,草苻独自震动了三秦之地。)

  • 蒲节:蒲苇编成的竹节,这里比喻石氏家族的衰败。
  • 五丈形:形容石氏族势大如五丈长的竹节,形象表达了石氏家族的强盛。
  • 草苻:指苻坚的旗帜,象征着苻坚的力量和威势。
  • 独震三秦魄:指苻坚在三秦地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震撼了整个地区。

第三联:

老羌赍志不忘华,遗言归晋知所托。(年迈的羌族战士怀揣壮志不忘中原,他留给后人的话是回归晋国的依靠。)

  • 老羌:指羌族中的年长者或老兵。
  • 赍志:怀抱壮志。
  • 不忘华:不忘自己的祖国,即中原。
  • 遗言归晋:留下了要回归晋国的建议或信念。
  • 知所托:找到了归宿或寄托的地方或对象。

第四联:

氐运当兴襄遂穷,羌苌自此归苻索。(氐族的运气应当兴盛,但是襄国最终走向了穷途末路,从那时起,羌族的苌就归顺了苻氏家族。)

  • 氐运当兴:预示氐族的运势将会兴旺发达。
  • 襄遂穷:襄国最后陷入了困境,无法自拔。
  • 羌苌自此归苻索:从那时起,羌族的苌族就归附于苻氏家族。
  • 苻索:指苻氏家族的统治。

第五联:

未烦苻健哭元才,且看东海任景略。(不需要费心去哀痛元才的去世,让我们看看东海任氏家族的策略和才能。)

  • 苻健:东晋名将,曾为苻氏家族效力。
  • 哭元才:为元才的死而悲伤。
  • 东海任景略:任景略是东晋时期另一位杰出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以智慧和才能著称。

第六联:

取燕并蜀夏夷兼,五胡之盛畴相若。(夺取了燕国和蜀国,还统一了夏夷各族,五胡时期的辉煌可以与之媲美。)

  • :指北燕国,一个存在于战国至三国时期的国家。
  • 并蜀:夺取并统一了蜀国。
  • 夏夷兼:不仅统一了中原华夏族,还统一了周边各民族,如羌族、匈奴族等。
  • 五胡之盛:指五胡十六国时期(407-439),北方多个少数民族建立政权并繁荣昌盛的局面。
  • 畴相若:可以与之相比较。

第七联:

骄主疲民百胜馀,逞心逸志谁堪格?(骄傲的君主和疲惫的民众经历了许多胜利之后,谁还能克制他们的野心呢?)

  • 骄主:指过于自负的君主。
  • 疲民百胜馀:虽然历经多次胜利,但疲惫的人民已经不堪重负。
  • 逞心逸志:肆意放纵自己的欲望和志向。
  • 谁堪格:谁能控制或制约他们的意志呢?

第八联:

漫侈投鞭欲断流,岂知单骑还惊鹤。(他们随意挥霍财富到想要断绝流水的地步,却没想到单骑返回竟然吓走了鹤群。)

  • 漫侈:过度奢侈或浪费。
  • 投鞭断流:形容气势磅礴,力量强大到足以阻断水流。
  • 单骑还惊鹤:骑着一匹单马回来,鹤群因惊吓而飞走。

第九联:

氐衰羌盛亦寻常,新平缢主何太薄?(氐族衰落,羌族崛起也很正常,新平县的缢杀国君太过于轻率了。)

  • 氐衰羌盛:指历史上氐、羌两族的势力变化,有时氐族势力衰退,羌族势力兴起。
  • 新平缢主:指新平(今陕西勉县附近)的一场悲剧事件,其中一名国君被缢杀。
  • 何太薄:为什么太过于轻率或残忍?

第十联:

丕登及崇须臾灭,秦雍总为诸夷扩。(短暂的成功迅速破灭,秦朝和雍州最终被其他少数民族扩展统治范围。)

  • 丕登及崇:指短暂的成功或繁荣。
  • :指灭亡或衰落。
  • 秦雍总为诸夷扩:秦朝和雍州最终被其他少数民族扩展统治范围,成为他们的一部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