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胡首难繇元海,流祸中原三百载。
元海安能为祸媒,晋武贻谋自贻痗。
八王相肉更相屠,五部还帅空相待。
左国为都气类成,雒长已入中原改。
聪曜横行孰可当,为汉为赵终为儡。
青衣执盖万年羞,胡雏执曜真磊磊。
本从光鹿求并驱,岂知族虎方饥馁。
灭赵终归故晋人,天纵天骄天必悔。
古来逆叛皆巨恶,靳冉除戎宜薄罪。
长男少女刘莫留,三十八孙石堪醢。
胡不乱华胡不亡,天将灭胡亦胡诒。
举目山河思厉阶,渊聪勒虎今何在。
这首诗的格式要求是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释义:
附汉四主赵一主后赵六主魏冉闵
五胡首难繇元海,流祸中原三百载。
元海安能为祸媒,晋武贻谋自贻痗。
八王相肉更相屠,五部还帅空相待。
左国为都气类成,雒长已入中原改。
聪曜横行孰可当,为汉为赵终为儡。
青衣执盖万年羞,胡雏执曜真磊磊。
本从光鹿求并驱,岂知族虎方饥馁。
灭赵终归故晋人,天纵天骄天必悔。
古来逆叛皆巨恶,靳冉除戎宜薄罪。
长男少女刘莫留,三十八孙石堪醢。
胡不乱华胡不亡,天将灭胡亦胡诒。
举目山河思厉阶,渊聪勒虎今何在。
注释
- “附汉四主”可能是指历史上有四个君主曾依附于汉朝,具体指谁需要进一步查证。“赵一主后赵六主”则指的是后赵(后赵)有六个君主,这里可能是对历史的某种误解或混淆。
- “五胡首难繇元海”中的“五胡”指的是五个北方的民族,而“元海”可能是一个人物的名字或是特定事件的代号,但在这里没有给出具体的解释。“流祸中原三百载”表示这些民族的动乱持续了三百年。
- “元海安能为祸媒,晋武贻谋自贻痗”表明元海不可能是导致祸乱的原因,而是由于晋武帝(司马炎)的遗留政策导致了国家的危机。
- “八王相肉更相屠”描述了八个家族之间互相残杀的情况。
- “五部还帅空相待”可能指的是五个部落的首领都等待着某位将领的到来,但这位将领最终并未出现。
- “左国为都气类成”中“左国”可能是指一个国家的名称或位置,而“为都”意味着那里成为了首都或中心。“气类成”表达了这个地方形成了独特的风气或特色。
- “聪曜横行孰可当,为汉为赵终为儡”暗示着聪明如太阳般照耀的人无法抵挡,最终成为别人的傀儡。
- “青衣执盖万年羞,胡雏执曜真磊磊”形容了一个年轻人手持太阳旗,显得非常英勇。
- “本从光鹿求并驱”,这里的“光鹿”可能是一个地名或象征,表示他们是从那里开始并驱前行的。“岂知族虎方饥馁”表示他们原本以为自己强大无比,却不知道他们的族群正在遭受饥饿的折磨。
- “灭赵终归故晋人,天纵天骄天必悔”意味着最后消灭赵国的是原来的晋国人,如果他们真的天纵英才,那么上天必定会后悔。
- “古来逆叛皆巨恶,靳冉除戎宜薄罪”指出历史上那些叛逆的行为都是非常邪恶的,而靳冉等人平定叛乱应该是轻罪。
- “长男少女刘莫留,三十八孙石堪醢”描述了一个人的家庭情况,其中“刘莫留”是一个男性的名字,“三十八孙石堪醢”表示他有一个三十八岁的儿子和一个被斩首的孙子。
- “胡不乱华胡不亡,天将灭胡亦胡诒”表达了如果胡人不扰乱华夏,就不会灭亡;但如果胡人灭亡了,那也是他们自己造成的灾难。
- “举目山河思厉阶,渊聪勒虎今何在”意味着放眼望去,国土山河让人深思过去的教训,现在却没有看到那个曾经威震四方的老虎。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历史上的事件和人物,展现了中国历史上的动荡和变迁。诗中通过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描述,传达了一种对历史的深刻反思和对未来的忧虑。同时,诗中也反映了作者对于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注以及对过去错误的反省。整首诗语言简洁,意象鲜明,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顾和对人物的评价,展现了一种深刻的历史观和社会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