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云潭影共斜晖,孤堞遥遥傍紫微。
鹄面犹存形貌改,虎冠初去禁条稀。
未知南雁来何往,且看东流去日归。
倒极愁心翻若喜,霜翎懒向纥干飞。
【注释】
十四:指农历十月十六日。太平,即长安,唐时的都城。却望:回头远眺。 潭影、斜晖:指夕阳映照在静水中的倒影。“潭影”句意谓:云朵悠闲地飘荡,水光潋滟,与斜晖相映,形成一幅动人的画面。“孤堞”,古代城墙上突出的小墙,多用砖石砌成,形如齿状。紫微,皇宫。这句是写诗人登高望远,只见远处的紫微宫矗立在群山之间。
鹄面,指天鹅。形貌,外貌形态。这句是说:那天鹅的面容虽然还在,但形态已经改变。“虎冠”,指老虎的斑纹。禁条,即禁令。这句是说:那虎的冠带虽已除去,但禁令已稀。
南雁来何往,指南归的大雁。这句是说:不知南归的大雁飞向何处。“东流去日归”,指太阳落山后,河水向东流去。这句是说:且看河水如何流向东方。这句是写诗人站在高处,回望着流水的方向,想象河中的景色。
倒极愁心翻若喜,纥干,即胡床。这句是说:心情倒转,愁苦变为欢喜。纥干,即胡床。这句是说:懒得像懒鸟一样从胡床(一种轻便的坐具)上站起来。
【赏析】
此诗是一首咏物抒怀诗,通过描写诗人登高望远的情景,抒发了作者对时局的忧虑和对前途的彷徨。全诗意境清雅,语言自然流畅。
首联写诗人登上长安附近的终南山,眺望远方。“闲云潭影共斜晖”是诗人登山观景的第一感受。他发现天空中飘浮着的云彩,水面上的倒影和夕阳的余晖相互辉映,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而在这美丽的风景中,诗人却看到了一种孤独和凄凉之感。“孤堞遥遥傍紫微”,诗人进一步描绘了长安城的远景。紫微宫巍峨耸立于山峰之上,象征着皇权至上。然而,在这雄伟壮观的景象背后,也隐藏着一股难以言说的寂寞和悲凉。这种情感贯穿整首诗,成为诗歌的主题之一。
颔联“鹄面犹存形貌改,虎冠初去禁条稀。”继续描述了诗人在山顶上的所见所感。这里,“鹄面”是指天鹅的面容依然清晰可见,但它的形体却已经发生了改变。“虎冠”则是指老虎的斑纹已经被去除,象征着禁令也已经解除。这里的“形貌”和“禁条”都是比喻的意思,表达了诗人对世事无常和社会动荡的感慨。
颈联“未知南雁来何往?且看东流去日归。”诗人转而思考起大雁的情况。他不知道它们会飞向何方,只能观察着它们顺流而下的背影。这里的“南雁”指的是大雁,而“去日归”则是指它们朝着夕阳的方向飞行。诗人在这里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大雁赋予了人的情感和意志,使其成为了一个有思想、有情感的存在。同时,这也表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现象的敏锐观察力和独特想象力。
尾联“倒极愁心翻若喜,霜翎懒向纥干飞”则是诗人情感的转变和升华。他原本满心的忧愁和痛苦,在这一刻仿佛都被冲淡了许多。他的心情变得轻松愉快起来,不再像往日那样忙碌奔波。这里的“愁心”和“翻若喜”都是反语的使用,表面上是说愁心被冲淡了许多,实际上却是在表达出内心的真正喜悦和放松。
这首诗的语言优美流畅,意境深远含蓄。诗人通过对大自然景物的观察和联想,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使诗歌具有了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