颇疑风景昔今殊,举目邕江绿似濡。
干木逾垣非已甚,子卿持节未全诬。
诗书此日宜高阁,青汗他年岂异图。
但许故墟歌麦秀,敢劳新粟润薇枯。

【注释】

一早舟至邕江:早上的船儿驶到了邕江。

颇疑风景昔今殊:我怀疑从前的风景和现在的不同。

举目邕江绿似濡:放眼望去,邕江南岸的江水像染上了绿色一样。

干木逾垣非已甚:子贡曾经越过围墙进入孔子的家。

子卿持节未全诬:李陵在匈奴被俘虏后,曾持节返回汉朝,并未完全被冤枉。

诗书此日宜高阁:今天,我们应该好好读书。

青汗他年岂异图:将来有一天,我们或许可以改变历史。

但许故墟歌麦秀,敢劳新粟润薇枯:但现在,我只希望那些曾经荒芜的土地能够重新长出庄稼,让那些曾经枯萎的植物得到新生。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史抒怀之作。诗人以“念一早舟至邕江”开篇,点明了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事件,即诗人一大早就乘坐着船来到了南宁江边。接着,诗人通过对邕江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往昔与现实变迁的感慨。“颇疑风景昔今殊,举目邕江绿似濡。”诗人不禁产生了这样的疑问:从前的风景是否和现在有所不同?他放眼望向邕江,只见江水绿得如同涂抹了一层绿色的颜料。这种对比,不仅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也表达了他对现实的无奈和困惑。

诗人通过引用古代的历史典故,表达了自己对于历史的看法。“干木逾垣非已甚,子卿持节未全诬。”诗人提到子贡曾在围墙之外徘徊,而李陵则曾经持节回归祖国,他们并没有被完全冤枉。这些典故都表明了诗人对于历史事件的评价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时间和情况的变化而变化。

诗人并没有就此止步,他继续深入地探讨了历史的重要性。“诗书此日宜高阁,青汗他年岂异图。”诗人认为,在当下这个时刻,我们应该好好读书,汲取知识;而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或许能够改变历史,让它朝着更加光明的方向前进。这里的“青汗”指的是辛勤劳作后的汗水,而“异图”则是指新的图景或未来的景象。

诗人以“但许故墟歌麦秀,敢劳新粟润薇枯”作为结语,表达了自己的期待和祝愿。他希望那些曾经荒芜的土地能够重新长出庄稼,让那些曾经枯萎的植物得到新生。这里的“麦秀”指的是丰收的景象,“薇枯”则是指枯萎的植物。诗人希望通过这样的比喻,表达出他对未来的乐观和信心。

这首诗通过对南宁江边的景色描绘、历史典故的引用以及对历史重要性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感悟和对未来的积极期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