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城红焰舞烟楼,时向龙泉映斗牛。
曲突空怀薪徙意,炎冈每抱玉焚愁。
祝融尽攘三春德,禆灶难依四国谋。
颇怪苍生皆赤子,谁同黔首日焦头。
这首诗的原文是:
初二至初四三夜皆火
桂城红焰舞烟楼,时向龙泉映斗牛。
曲突空怀薪徙意,炎冈每抱玉焚愁。
祝融尽攘三春德,禆灶难依四国谋。
颇怪苍生皆赤子,谁同黔首日焦头。
翻译:
初二到初四的夜晚都发生了火灾
桂花城(今湖南长沙市)的火焰在烟雾中舞动,时而在龙泉山(位于湖南)映照出牛斗星。
空着的烟囱里,人们怀着迁徙的念头,希望有木柴可用。
炎热的山坡上,人们抱着玉器焚烧着忧愁。
祝融氏(古代神话中的火神)尽力去拯救那三个春季的功德,但是禆灶却难以支撑起四个国家的计划。
我奇怪那些老百姓都是赤子,而我们黔首(指黎民百姓)却在太阳下焦灼地寻找出路。
注释:
- 初二至初四三夜:指农历初一、初二和初三的夜间。
- 桂城:地名,可能是今天的湖南长沙地区。
- 烟楼:指烟雾缭绕的高楼建筑。
- 时向龙泉映斗牛:指从龙山(位于湖南)的山腰可以看见天上的北斗星座和南天星座。
- 曲突空怀薪徙意:意思是空着烟囱里的柴火,心里想着要搬走柴草。
- 炎冈:灼热的山岗。
- 玉焚愁:指用玉器焚烧东西以驱除心中的忧愁。
- 祝融:古代神话中的火神,这里泛指能带来光明和温暖的神灵或力量。
- 三春:指春天的前三个月的时间。
- 禆灶:一种用于烹饪的陶罐。
- 黔首:古代对百姓的称呼,这里指平民百姓。
- 焦头:形容因困境而焦急的样子。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火灾的场景,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以及人民生活的艰辛。诗人通过具体的景物和情感的描述,表达了他对人民的同情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同时,诗中使用了一些古典文学的修辞手法,如对偶、借代等,使得诗歌更加富有韵味和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