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迥凭湖侧,高轩枕水湄。
望收青草阔,闲与白云期。
落日凝寒雾,衰藤挂短枝。
亭从天外赏,山许镜中窥。
棹舫堤桥过,攀崖拥露跻。
笛残知牧返,歌歇识渔疲。
鸥尽忘机日,花多解语时。
芄兰公子佩,秋水美人思。
信有庾公酒,能无王粲词。
下临虽不极,上出岂如斯。
睇目神将远,濯缨吾在兹。
【注释】
- 望湖楼:在今江苏苏州。
- 清迥:清澈高远。凭:倚靠。
- 高轩:指高楼上的窗户。枕:靠着。水湄:水边。
- 望收:盼望收聚,这里指观赏。青草阔:宽阔的青草。
- 闲与:闲暇时与它为邻。白云期:白日里与它相约。
- 落日:傍晚时的太阳。凝寒雾:凝结起冷雾。
- 衰藤挂短枝:枯萎的藤蔓悬挂在枯黄的树枝上。
- 亭从天外赏:站在高处观赏亭子。天外:天空之上。
- 山许镜中窥:山景可以借镜子来映照。
- 棹舫(zhao fǎng):划船。堤桥:靠近水的堤坝上的小桥。
- 攀崖拥露跻(jī):攀登悬崖,冒着晨露前行。
- 笛残知牧返:听到笛声知道放牧的人回来了。
- 歌歇识渔疲:歌声停止,知道渔民劳作疲惫了。
- 鸥尽忘机日:忘却一切的一天。机:计谋、心机。
- 花多解语时:花很多的时候能够表达出话语的意义。
- 芄兰公子佩:指《诗经·卫风》中的“芄兰”,是卫国的公子佩带的玉饰。
- 秋水美人思:秋天的水波和美丽的人相互思念。
- 信有庾(yu)公酒:确实像庾亮那样饮酒无度。
- 能无王粲词:能否像王粲那样抒发自己的感慨。
- 下临虽不极:虽然身下是深渊,但并不危险。
- 上出岂如斯:上面出来的地方,哪里能比得上这?
- 睇目神将远:目光注视着远处的神山。
- 濯缨(zhuó yīng)吾在兹:我在此地洗去世俗的烦恼。濯缨:清洗帽子上的缨穗。
【赏析】
《望湖楼》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人登临望湖楼,放眼眺望,触景生情,抒发了他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全诗以“望湖楼”为中心,通过描写湖光山色,表达了他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内心的宁静和对人生的深刻理解。
开头两句“清迥凭湖侧,高轩枕水湄”,描绘了望湖楼的高峻与湖边的宁静。“清迥”形容湖水清澈见底,“高轩”则是指楼阁之高。这两句不仅勾勒出了景色的高远和开阔,也为下文的情感抒发打下了基础。
接下来的几句中,诗人通过对“青草”、“白云”、“落日”等自然元素的描绘,展示了一幅和谐而宁静的画面。“望收青草阔,闲与白云期”表达了诗人在自然之中寻求心灵寄托的愿望。“落日凝寒雾,衰藤挂短枝”则进一步描绘了夕阳西下时分的景象,给人以岁月流转、生命无常的感慨。这些诗句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态度。
“亭从天外赏,山许镜中窥”两句,则是对望湖楼位置的描绘,暗示了其视野之广和心境之高。“棹舫堤桥过,攀崖拥露跻”则描绘了诗人行走于山水之间的情景,既有游子的悠然自得,也有诗人独立高处的超然。
诗人转而抒情:“笛残知牧返,歌歇识渔疲。”这两联表达了诗人对生活中平凡景象的感悟。笛声、歌声的结束,都预示着一天的结束,也象征着生活的忙碌和劳累。
最后几联,诗人更是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鸥尽忘机日,花多解语时。”在这里,诗人通过观察自然界的小动物来寻找心灵的慰藉,同时也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视和向往。整首诗以自然景观为线索,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和人生哲理的思考与领悟。
这首诗通过对望湖楼及其周边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对生活哲理的深刻理解。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内心感受的抒发,展现了其独特的审美追求和哲学思考,使得整首诗既具有艺术美感,又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