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颁鸾诰到天涯,带得春阳着物华。
曲径暖风医病草,满林香雨吐奇花。
七洲波静鳌山耸,五指天开鸟道斜。
榆柳阴中烟雾曙,数声鸡犬野人家。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句内容的理解。解答时,根据平时的积累,理解诗歌的内容,再结合注释作答;赏析是开放性的,言之有理即可。
译文:
朝廷特下诏书到天涯,带着春天的阳光普照万物。
曲径旁的暖风治愈着病草,满林的芳香雨水孕育着奇花。
七洲波静鳌山耸立,五指天开鸟道斜倾。
榆树和柳树在烟雾中迎接曙光,数声鸡叫犬吠迎接早晨。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前二句“海天春晓十首”为全诗的总起,总领后八句的具体内容。诗人以丰富的想象,运用夸张的手法,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春日图景:海天辽阔,春光明媚,朝廷特颁诏令,使万物复苏。接着四句写大自然的变化,春风吹绿了花草树木,春雨滋润了鲜花。这四句诗,用拟人化的写法,将春风、暖风、细雨、奇花都人格化了,赋予它们以生命和情思。最后四句写人间景物,描写了朝霞满天、云雾弥漫的景色和村舍中的鸡狗叫声,表现了作者的乐观心情。
“海天春晓”四句:此联是第一联的进一步扩展,也是全诗的关键所在。上联“海天春晓”总写春天到来时大海、天空、大地的景象。“特颁鸾诰到天涯”,点明诏书到达天涯,即传达到边远之地,说明诏书不仅传遍了整个国家,而且也传播到了遥远的海外。“带得春阳著物华”,则具体描绘诏书到达边远地方后,给那里带来的生机与活力。诏书不仅传达了朝廷旨意,而且带来了皇帝对百姓的关怀;诏书不仅使边远地区得到了消息,而且促进了那里的生产。因此,人们可以感受到春的气息扑面而来。“曲径”、“暖风”、“草”、“花”“波”、“山”、“鸟道”、“雾”、“曙”、“竹”、“柳”、“烟”、“家”等词,都是描写自然景物和人情世态,通过它们来反映诏书到达边远之地后产生的影响。
“七洲”三句:此联承前启后,承接前联“特颁鸾诰到天涯”而来的。“七洲”是指渤海七个岛屿,因渤海有7个岛礁而得名。“波静鳌山耸”,海水平静如镜,海面上出现了一座座山峰,这些山峰便是神话传说中的蓬莱山,也就是传说中的海上仙境。而此时却出现了波不兴、山峰耸立的奇异景象。这两句既写了海面上的奇观,又写出了海上仙境出现的原因。“五指天开鸟道斜”,这里指的是海上的航路。因为波浪平静,所以出现了五条指状的山脊伸向天际,形成了一条曲折的航道,船只可以在这条航道上航行。“鸟道”即鸟飞之路,也指航道。此联由海天之景过渡到海上航程,由自然景观转向人间交通。
“榆柳阴中”五句:此联承上启下,由海上转回陆地,由空中转向地面,描绘了春晨日出时分的景色。“榆柳阴中”,指树林子深处。榆树和柳树枝叶茂密,遮阴十分充足。“烟雾”二字用得极为贴切。这里的烟雾并不是指浓雾,而是形容雾气缭绕的景象。雾气缭绕之中,曙光初现,给人以朦胧之感。“榆柳阴中烟雾曙”,既是实景描写,又是诗人主观感受。“数声鸡犬野人家”,描写了乡村里鸡啼狗叫的情景。这是诗人听到的第一声报晓声,他由此联想到了家乡的田园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