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海生黎半熟黎,一声犬吠一声鸡。
雨馀红槿先春吐,露里黄茅向晓低。
拾翠满溪无鸟迹,蹈青随处有霜蹄。
熙熙总向阳春化,来自东南北与西。
这首诗共有八句,每句都有其独特的意境和情感。下面是逐句的释义:
- 环海生黎半熟黎,一声犬吠一声鸡。
- 雨馀红槿先春吐,露里黄茅向晓低。
- 拾翠满溪无鸟迹,蹈青随处有霜蹄。
- 熙熙总向阳春化,来自东南北与西。
译文:
环海生黎半熟黎,一声犬吠一声鸡。
雨后红槿最先开放,清晨露水中的黄色草低头。
溪边到处可以看见新绿,到处都是踏青的人带着霜蹄。
一切都在阳光下变得生机勃勃,来自东方、南方、北方和西方。
注释:
-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益的作品,描写了春天的景象和人们的生活。
- “环海生黎”指的是生活在海边的人们,”半熟黎”则可能是指人们生活的环境和生活状态,既熟悉又未完全成熟。
- “一声犬吠一声鸡”描绘了乡村早晨的景象,狗叫和鸡鸣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
- “雨馀红槿先春吐,露里黄茅向晓低”描述了春天的景色,雨后的红槿花最先开放,而清晨的黄茅草在露水中显得低垂。
- “拾翠满溪无鸟迹,蹈青随处有霜蹄”描绘了人们在春天里寻找美景,溪边到处都是新绿,而人们穿着鞋子在草地上行走,留下了霜蹄的痕迹。
- “熙熙总向阳春化,来自东南北与西”表达了春天的生机和活力,无论是从东方还是西方来的人们都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
赏析: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春天的自然景观和人们的生活场景。诗中的每一句都充满了生活气息和自然之美,让人仿佛置身于春天的田野和村庄之中。此外,诗歌还通过对动物和植物的描述,展现了自然界的生命力和春天的到来。整首诗既有画面感,又有情感表达,是一首非常优秀的田园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