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门重义家兴学,况复轻财置学田。
舌作耕犁人让畔,心如谷种稼连阡。
可无饥矣非谋食,不素飧号足养贤。
化雨一方覃厚泽,诵弦歌里庆丰年。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陆游所作,题目为“题吴氏义学田”。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 吴门重义家兴学,况复轻财置学田。
- 这句话讲述了吴门(即苏州)一个注重道义的家庭重视教育,不仅重视学问,还愿意花钱建立义学,也就是免费给孩子们读书的地方。”况复”表示再加上,”轻财”指不吝啬财物,”置学田”是指建造学校田地。
- 舌作耕犁人让畔,心如谷种稼连阡。
- 这里用”舌作耕犁”和”心如谷种”两个比喻形象地描述了学生们勤奋学习的场景。”舌作”指的是舌头,在这里比喻学生们如同耕作的犁一样勤劳;”耕犁人让畔”则形容学生们在学习上互相帮助,相互谦让;”心如谷种”则是说他们的心思就像播种的谷物一样充满希望和生机。
- 可无饥矣非谋食,不素飧号足养贤。
- 这里表达了一种教育观念,认为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谋生,而是为了培养贤才。”可无饥矣”意指如果没有这种教育,那么人们可能会因为饥饿而失去追求知识的动力;”不素飧号”意为不需要粗茶淡饭,强调了教育的优越性;”足养贤”则是指足够的资源可以供养那些有才能的人。
- 化雨一方覃厚泽,诵弦歌里庆丰年。
- 这句话描绘了一幅和谐美好的画面,象征着教育如同细雨一样滋润着一方水土,使得那里的人民得以安居乐业,共同庆祝丰收之年。”覃厚泽”意味着深厚的恩泽,”诵弦歌里”则是指在这样的环境中,人们通过诵读诗歌和歌唱来庆祝和感恩;”庆丰年”则是对这一年丰收的喜悦和庆祝。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吴氏家族重视教育、勤奋学习的场景描写,展现了儒家教育理念的重要性。诗中以“舌作耕犁人让畔,心如谷种稼连阡”等诗句,生动描绘了学生们勤奋学习、互帮互助的情景,体现了古代教育中的平等互助精神。同时,也反映了古代社会对于教育的重视和对人才的培养。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有对传统教育的肯定,也有对现代教育的思考,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历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