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道风霜不世尘,晓来吹上布衣身。
谁知凛凛三冬日,自有温温一种春。
守冻却惭江上客,不寒偏属岭南人。
愿教一夜风霜变,均作阳和煦万民。

【注释】

满道风霜不世尘,晓来吹上布衣身。

守冻却惭江上客,不寒偏属岭南人。

守冻却惭江上客,不寒偏属岭南人。

守冻:指在严寒中生活或工作,形容处境艰难。

江上客:指居住在江边的人。

不寒:不感到寒冷,这里指气候温暖。

偏:特别。

愿教一夜风霜变,均作阳和煦万民。

愿:希望。

教:引导。

一夜:一个晚上。

阳和:温暖的阳光和煦的春风。

煦(xù):温暖。

万民:众人,百姓。

【赏析】

此诗是作者自述其居官时的生活情况以及与李侍御交往的情景。

首句写自己身处官场,虽然身处高位但仍然保持朴素的生活作风,不被世俗污染。“晓来”表明了时间,诗人在寒冷的早晨起床后,发现外面的环境已经发生了变化。“布衣身”指的是普通的衣物,这里用来形容诗人的朴素生活状态。

次句表达了诗人对冬日的感受。他看到凛冽的寒风,感受到冬日的严寒,但是同时也看到了春天的气息。这两句通过对比来强调诗人内心的坚定和从容。

第三句是诗人的自我感慨。他表示自己虽然是守冻的人,但却感到内心并不感到寒冷,反而觉得温暖如春。这是因为他在岭南地区,这里的气候比较温暖,所以即使面对严寒也能感受到春天的气息。这也反映了诗人对于生活的热爱和积极态度。

最后一句是表达他对未来的希望。他希望有一天能够将一天之内经历的各种冷暖变化都转化为温暖的阳光和煦的春风,以此来给所有的人民带来温暖。这里的“一夜风霜变”,是指一夜之间经历了风雪和阳光的变化,最终化为了温暖的春光。这里的“阳和煦万民”,表示希望所有的百姓都能够享受到温暖的阳光和煦的春风,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在官场上的日常生活情景,表达了他对于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同时,也通过诗人的个人经历,展现了岭南地区的温暖气候和独特的地理环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