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犹堪起倒,吾肯谢亲宾。
在世宁须此,如公故可人。
百年应得见,一面始能亲。
独向湘江去,无忘越岭春。

诗云:吾犹堪起倒,吾肯谢亲宾。在世宁须此,如公故可人。百年应得见,一面始能亲。独向湘江去,无忘越岭春。

译文:
我还是可以颠倒乾坤,我当然要感谢亲朋好友。在这个世界上,我没有什么值得留恋的,就像孔子说的那样,君子无所为而为。我渴望能够有朝一日见到你,只有当面相见才能感受到你的亲切和亲近。我将独自前往湘江,但我永远不会忘记越岭那边春天的气息。

赏析:
这首诗是明代学者陈献章写给友人张廷实的一首七律。陈献章以其深厚的儒学修养和独特的哲学思想,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他的诗歌作品,不仅体现了其个人的情感世界,也反映了他对人生、社会和自然的独特见解。

首句“吾犹堪起倒”,表达了诗人对世事变迁的超然态度。他似乎在说,尽管世事纷扰,但他依然能够保持自己的独立和清醒,不受外界影响。这里的“堪”字,既表达了诗人对自我能力的肯定,也隐含了他对外界压力的一种超脱和接纳。

第二句“吾肯谢亲宾”,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超然的态度。诗人不愿意因为世俗的压力而改变自己的立场和原则,他宁愿保持自己的独立人格,也不愿意迎合他人。这种拒绝妥协的精神,是陈献章诗歌中的重要主题之一。

接下来的两句“在世宁须此,如公故可人”,则是对前两句的深化和升华。诗人在这里提出了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他认为,一个人在世间的存在,应该追求一种高尚的品质和精神风貌。这种品质和风貌,就像是孔子所说的“君子无所为而为”,是一种自然而然的追求。这种追求不仅能够让他在世俗中获得尊重,也能让他在精神世界中找到真正的满足。

第三句“百年应得见”,表达了诗人对长久友谊的珍视。他认为,真正的朋友,是需要长时间相处和了解的。只有通过长时间的交往,才能真正看到对方的本质和优点。这句话也体现了陈献章的儒家思想,他认为人应该通过长期的相处来培养和发现真正的朋友。

最后两句“一面始能亲”,则是对前两句的进一步补充和展开。诗人强调,只有面对面的交流,才能建立真正的亲密关系。这不仅仅是物理上的距离,更是心灵上的沟通和理解。这种亲密关系是基于相互的信任和尊重,是一种深层次的精神联系。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陈献章对于人生、友情和学问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他通过自己的诗歌,传达了一种超越世俗的精神追求和生活态度,这也是他诗歌魅力所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