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枕愁更永,笼灯对夜长。
千年无鲍叔,一懒有柴桑。
儿请栽瓜地,妻评作曲方。
花时呼酒伴,酩酊出扶墙。
【注释】
病:疾病。后山韵:诗的韵律。
笼灯:用笼子罩着的灯,形容灯光昏暗。夜长:夜晚时间长。
鲍叔:春秋时齐国人,以正直著称。这里以鲍叔自比,表示自己无才无德,与鲍叔相似。
柴桑:地名,在今安徽境内。作者曾在此地隐居读书,故称。
儿请栽瓜地:儿子请求他帮助种瓜。
妻评作曲方:妻子评论音乐创作。
花时:花开时节。酒伴:指酒友或酒侣。酩酊:醉貌。
扶墙:扶着墙壁。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晚年退居后山时所作。首联“病枕愁更永,笼灯对夜长”写诗人因病长期卧床,夜不能寐,只有点上灯笼对着漫漫长夜发愁。“病枕”,即病枕书,指因患眼疾而卧于床上读书。此句暗寓了作者的心境。颔联“千年无鲍叔,一懒有柴桑”化用《史记》中鲍叔牙荐管仲的故事,表达了自己虽有才能却遭逢乱世、无人赏识,只好隐居躬耕的感慨;“柴桑”为陶渊明的隐居之地,此处借指隐居之所,表现了诗人淡泊名利、归隐田园的情怀。接着颈联“儿请栽瓜地,妻评作曲方”描绘了诗人家庭生活的和谐,儿子希望父亲能帮助他种植西瓜,妻子则认为音乐创作需要精心琢磨,不宜草率从事。这两句诗既展示了家庭亲情的美好,也反映了作者对于艺术创作的态度。尾联“花时呼酒伴,酩酊出扶墙”描写了诗人在花开时节邀请朋友来喝酒,喝得酩酊大醉,只能扶着墙壁走出家门的情形。这两句诗通过描绘饮酒作乐的场景,表达了诗人晚年生活的放荡不羁。整首诗通过描绘诗人的生活琐事和心境变化,展现了其内心的苦闷和无奈,同时也体现了他对家庭亲情的重视和对艺术创作的执着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