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谁开发育功,直凭天地闭秋冬。
三缄欲了西涯意,诸作还经老手封。
活水有源终到海,游丝无力只随风。
肯将吾道千年计,跳入罗浮四百峰。
【注释】
“封博罗”:指唐代诗人张九龄,字子寿。
“何孝子”:指张九龄的儿子张弘靖,字弘正。
“庐墓诗”:指《祭从侄张端明文》一诗。
“直凭天地闭秋冬”:“直凭”是说张九龄对时政的不满和忧虑;“天地闭”,比喻朝廷昏暗,奸佞当道,使政治黑暗无光;“秋冬”,暗指元和年间(806-820)的政治形势,此指元和九年冬。
“三缄欲了西涯意”:指张九龄在《祭从侄张端明文》中说的“三缄其口”,表示他希望子孙后代不要学他说话太多。
“诸作还经老手封”:指张九龄的许多作品都被后人重新整理,由他的儿子张弘靖等加以校定,并刻印行世。
“活水有源终到海”:比喻人或事物的发展、兴旺,都有一个源头。
“肯将吾道千年计”:意思是说张九龄虽然年老,但他的志向还没有泯灭,他还想在生前有所作为。
“跳入罗浮四百峰”:指作者自比为张九龄,决心要继承先贤的事业。
【赏析】
这首诗写于元和九年(公元814年)冬,当时张九龄已年迈多病,被贬为荆州长史。但诗人仍以饱满的热情,歌颂他的高尚品德和崇高精神。
首联写张九龄对时局的关注及他对政治的不满与失望。“春夏”句,言春华秋实,生机蓬勃,而“直凭天地闭”则暗喻朝政的腐败,国家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张九龄对此忧心忡忡;“三缄”二句,写他一生清正廉洁,从不张扬自己,只求家人能守本分,不学他多嘴多舌;“诸作”句,指他一生勤于著述,留下很多著作供后人传诵。这四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时事政治的关心,同时也表现了他一生为人处世的态度。
颔联写张九龄对后人的期望。“活水”句,取意于孟子的话:“源泉混混,不舍昼夜。”活水的不断流动最终汇入大海,象征着张九龄的思想和事业将会永远流传下去。“肯将”句,表明诗人虽然年事已高,但对人生理想仍有所追求。
颈联写张九龄的人格魅力以及他留给世人的精神财富。“肯将”句,表明诗人虽然年事已高,但对人生理想仍有所追求。“肯将”句,表明诗人虽然年事已高,但对人生理想仍有所追求。
尾联写诗人的自我期许与抱负。“跳入”句,比喻诗人虽年迈却志气高昂,有勇气挑战命运的挑战,愿意为理想奋斗到底。“罗浮”句,借罗浮山之景来表达诗人的豪情壮志。
整首诗以赞美张九龄的高尚品格和卓越成就为主,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和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