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寻岭上更登台,再到丹丘忘却回。
雨歇山斋人已去,月明江舫梦还来。
不𢬵铁柱唐针利,岂乏金篦刮眼开。
回首崖山多感慨,英雄枯骨漫成堆。

注释:

与廷实同游圭峰,别后奉寄且申后来崖山之约。

千寻岭上更登台,再到丹丘忘却回。

雨歇山斋人已去,月明江舫梦还来。

不𢬵铁柱唐针利,岂乏金篦刮眼开。

回首崖山多感慨,英雄枯骨漫成堆。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与友人一起登山游玩时,分别后写给朋友的一首七言诗。全诗共四句,每一句都是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对生活的热爱。

第一句“千寻岭上更登台,再到丹丘忘却回”,描绘了一幅壮丽的山水画卷。诗人站在千寻岭上,俯瞰着整个山谷,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令人心旷神怡。接着又登上了更高的地方,那里是传说中的仙山——丹丘。在这里,诗人忘却了时间的流逝,沉浸在这片美景中。

第二句“雨歇山斋人已去,月明江舫梦还来”,表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当雨停后,山间的小屋显得更加幽静,而诗人的朋友们已经离去。然而,当月色明朗时,他们又会回到江上的小舟上,继续畅谈。这里,诗人表达了对友情的思念和珍惜。

第三句“不𢬵铁柱唐针利,岂乏金篦刮眼开”,展现了诗人对生活态度的积极。诗人认为,即使没有铁柱那样的工具,也不必担心自己的眼睛被刮伤;即使没有金篦那样的锋利,也不必担心自己的睫毛被拔掉。这里的“铁柱”和“金篦”都是比喻,分别指代了生活中的种种困难和挑战。诗人用这种积极的态度去面对生活中的一切,表现出了他的乐观和豁达。

最后一句“回首崖山多感慨,英雄枯骨漫成堆”,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感悟。诗人回想起当年的崖山之战,心中充满了感慨。那些曾经威武一时的英雄们,如今却只剩下了一具具枯骨,让人感慨万分。这里的“崖山”指的是历史上的一次著名战役,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历史沧桑的感慨和对英雄们的敬仰。

这首诗通过描绘美丽的山水景色、表达对友情的珍视、展现对生活的积极态度以及抒发对历史的感慨,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高尚的情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