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人把手过龙溪,一路梅花了不迷。
沧海月明三岛近,白龙天迥众山低。
客携卷子抄诗草,儿上松枝挂酒提。
尽日醉眠崖石上,莓苔茵厚不沾泥。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赠别藏用》一诗,其中包含了许多关键的关键词。下面是诗句的逐句释义和译文,以及必要的注释:
1. 四人把手过龙溪
- 译文:我与四位好友手牵手走过龙溪。
- 注释:”四人”指四位朋友;“龙溪”指的是流经此地的水名,这里可能是指一条河流或小溪。 “把手过”,表示大家一起行走。
2. 一路梅花了不迷
- 译文:一路上的梅花盛开,让人赏心悦目,但并不使人迷失方向。
- 注释:“梅花”在中国文化中常常象征着坚韧和高洁。“了不”表示完全、彻底。这句话表达了即使周围环境美丽,也不会分散注意力的意境。
3. 沧海月明三岛近
- 译文:在广阔的海域之上,皎洁的月光映照下,三座岛屿显得更为接近。
- 注释:“沧海”指广阔的海洋,“明月”指明亮的月光;“三岛”可能指的是三个小岛。这句话描写了一幅美丽的夜景。
4. 白龙天迥众山低
- 译文:天空中的白云仿佛是一条白色的巨龙,它高高在上,群山都在它的下方。
- 注释:“白龙”在这里比喻云彩,“天迥”意味着非常高的地方;“众山低”表示这些山峰都很低矮,处于云层的下方。这句描绘了云和山之间的壮观景象。
5. 客携卷子抄诗草
- 译文:客人携带卷子,抄写诗稿。
- 注释:“卷子”是一种纸张,用于书写诗文;“抄诗草”意即抄写诗歌。这显示了一个文人雅集的场景。
6. 儿上松枝挂酒提
- 译文:小孩儿提着酒壶挂在松树枝上。
- 注释:“儿”在这里指小孩;“松枝”可能是用来悬挂物品的自然物体;“挂酒提”表示孩子把酒壶挂在松树上。
7. 尽日醉眠崖石上
- 译文:一整天我都沉醉在睡梦中,直到日头西斜才醒来。
- 注释:“尽日”指整天;“醉眠”形容非常醉的状态;“崖石上”表明是在悬崖峭壁上休息。
8. 莓苔茵厚不沾泥
- 译文:厚厚的莓苔使得石头的底部变得滑腻,难以沾到泥土。
- 注释:这句话描述了一处自然环境,强调了自然之美和生态的和谐。
赏析:
《赠别藏用》是李白送别友人的一首诗。诗中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友情的重视。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一种超脱世俗、寄情山水的情怀。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浪漫主义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