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疏谁参汉大夫,都门今卖送归图。
岂无经济酬当宁,已道头颅非故吾。
自古功名关宠辱,几人廊庙不江湖。
木兰之水清无恙,以配先生不可乎。
次韵顾别驾奉寄彭司寇
二疏谁参汉大夫,都门今卖送归图。
岂无经济酬当宁,已道头颅非故吾。
自古功名关宠辱,几人廊庙不江湖。
木兰之水清无恙,以配先生不可乎。
译文:
陈献章(1428-1500),字公甫,号石斋,广东新会白沙里人。世称白沙先生,早年师从吴与弼,学程朱理学,几次入京会试未中,遂闭门读书,“遂筑一台,名日阳春,日静坐其中,足不出阈外者数年”。他的著述,后人编为《白沙子全集》。
在诗的开头,“二疏谁参汉大夫,都门今卖送归图”表达了对汉代大臣们的怀念和对官场生活的无奈。这里的“二疏”,指的是西汉大臣疏广和疏受,他们在辞官时向皇帝上书,请求退休。而“都门今卖送归图”则暗指自己现在离开京城回到故乡,如同一幅送别的画卷。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官场名利看淡的态度,以及对家乡的思念。
“岂无经济酬当宁,已道头颅非故吾”反映了诗人对政治抱负的追求和现实的无奈。“岂无经济酬当宁”意味着虽然朝廷中有治理国家的人才,但诗人却选择离开,不愿成为那些只追求个人功名的人。“已道头颅非故吾”则表明诗人已经意识到,自己的生命和志向已经不同于过去,他不再追求那些虚名,而是寻找内心的平静和自由。这两句诗展现了诗人深刻的人生思考和坚定的信念。
“自古功名关宠辱,几人廊庙不江湖”进一步探讨了功名与个人命运之间的关系。这里的“廊庙”指的是朝堂,而“江湖”则是指隐逸之地。诗人通过对比,强调了功名得失与个人命运的关系。他认为,有些人能够在朝堂上得到高位和荣誉,而有些人却在江湖中找到了真正的自由和幸福。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不同人生道路的理解和对功名的看法。
“木兰之水清无恙,以配先生不可乎”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这里的“木兰”指的是花木兰,她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女英雄,为了家人和国家的安宁,不惜牺牲自己的身份和利益。这句诗用花木兰的故事来比喻诗人自己,表示即使面对困难和挑战,也要像木兰一样坚持自己的理想和信念。同时,“以配先生不可乎”则是诗人对自己未来的展望,他希望能够找到一种生活方式,既能够实现自己的价值,又能够保持内心的平和和自由。
赏析:
这首诗是陈献章晚年的作品,反映了他的思想和情感。诗人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和现实的感受,表达了对名利看淡、追求内心平静的人生态度。诗中的“二疏”、“都门”、“经济”、“宠辱”、“江湖”等词汇,不仅丰富了诗歌的意境,也深刻地揭示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人生观。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有历史的底蕴,又有现实的感悟,是陈献章诗歌中的佳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