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玉山楼晓枕眠,独吟楼上笑阳关。
人世谁为儿女态,道流空说化形仙。
衡岳开山秋正好,舂陵望岳地相连。
碧云野路无羁绊,五尺丹藤两屦烟。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之仪的作品。下面是对每句的解释:
“晓枕”:清晨的枕头,暗示诗人早起的情景。
“碧玉山楼晓枕眠”:在翠绿如玉的山峰之下的小楼上,黎明时的我慵懒地躺着,听着外面的声音,享受着宁静的时光。
“独吟楼上笑阳关”:独自一人坐在楼上,吟咏着诗句,笑着吟唱《阳关三叠》。这里的“笑”可能是指对离别的感慨或是对即将到来的新生活的期待或喜悦。
“人世谁为儿女态”:在这喧嚣的人世间,又有谁会像小孩一样无忧无虑、天真烂漫呢?这句诗反映了作者对于纯真童年的回忆和向往。
“道流空说化形仙”:修行之人常说,通过修炼可以达到成仙的境界,但这种境界似乎只存在于传说之中。这里表达了诗人对于超脱尘世、追求精神升华的渴望。
“衡岳开山秋正好”:衡山的秋天景色宜人,正是登山赏景的好时节。这里的“开山”可能指的是衡山著名的天柱峰。
“舂陵望岳地相连”:在舂陵这个地方,仰望着衡山,感觉它仿佛与大地相连。这里的“舂陵”可能是一个地名,或者是诗人的一个比喻。
“碧云野路无羁绊”:在广阔的田野中,我自由自在,没有束缚,只有自然的陪伴。这里的“无羁绊”意味着心灵的自由。
“五尺丹藤两屦烟”:站在五尺高的丹藤下,脚下的鞋都变成了烟雾,形容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这句诗描绘了一个神秘而美丽的场景,给人一种超然物外的感觉。
整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大自然中的所见所感,以及对于人生哲理的思考。诗中的意象丰富,情感真挚,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以及对心灵自由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