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塘低竹小坭村,黄土墙扃白板门。
望见西头杨柳树,行人都讶是桃源。
【注释】
浅塘:小水塘。竹:竹林。小坭(ni):小土堆。西头:东边。都讶(yà):惊讶。桃源: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描绘的一个地方,位于武陵山区,是一个与世隔绝的美好地方。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的七绝诗,全诗四句,前两句描写村中环境,后两句写望中所见。
“浅塘低竹小泥村,黄土墙扃白板门。”首联描写了诗人眼前这个村子的景色和特点。诗人首先看到的是一片宁静的小池塘,池边的竹林翠绿欲滴;再往下看,是一片泥土堆积的小村庄,房屋都是用黄色的土坯砌成的,门前有一块白色的门板。这里,诗人运用了色彩对比的手法,通过绿色和黄色的鲜明对比,以及竹、泥和黄土的简单对比,勾勒出了一幅宁静的田园风光图。
第二联:“望见西头杨柳树,行人都讶是桃源。”颔联写的是诗人远眺时所看到的景象。诗人的目光穿过层层叠叠的青山,最后落在了那棵挺拔而美丽的杨柳树上。这棵树虽然不是郁郁葱葱的大树,但足以让行人驻足欣赏,甚至有人还会惊叹:“这不是通往桃源的地方吗?”这里的“桃源”并不是指真实的桃花源,而是借用了陶渊明的典故。陶渊明曾写过一篇《桃花源记》,描绘了一个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因此,这里的“桃源”实际上是指那个宁静的田园风光图。
这首诗的意境十分美好,画面感很强。它通过简单的景物描写,展现了一个远离尘嚣的宁静世界,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世外桃源之中。同时,诗人巧妙地运用了色彩对比和动静结合的手法,使得整首诗更加生动、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