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翁筋力少翁衰,竹杖先堪付若儿。
只恐暮年诗更逸,出门须背锦囊随。
注释:
喜生侄:高兴有侄子。
两翁:两个老人。
少翁:年轻的人。
竹杖先堪付若儿:竹杖可以托付给年轻人(我)吧。
只恐暮年诗更逸:只怕晚年写诗更加不拘一格。
出门须背锦囊随:出门的时候一定要带上锦囊,随时准备应对各种情况。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老人教子之辞,表达了他对儿子的关爱和期望。
首句“喜生侄”直接点明了主题,表达了对孙子的欣喜之情。接着,诗人描述了自己与两位老友的情景,强调了自己年事已高、体力不如从前的事实。
颔联进一步展开了对孙子的期待。“竹杖先堪付若儿”意味着诗人认为孙子年纪轻轻,应该承担起照顾他的责任,用竹杖作为他的辅助工具。这里的“竹杖”既是生活用品,也是诗人对孙子的期望。同时,“付若儿”也表达了诗人对孙子的期待和信任。
颈联“只恐暮年诗更逸”则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晚年诗歌创作的看法。他认为自己的诗歌创作可能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得更加自由奔放,不再受拘束。这里的“暮年”指的是诗人的晚年时期,而“诗更逸”则是对诗人诗歌创作的期望和展望。
尾联“出门须背锦囊随”则表达了诗人对孙子出行安全的关注。他认为孙子出门时需要携带锦囊,以便随时应对各种突发情况。这里的“锦囊”既可以理解为一种随身携带的物品,也可以理解为一种策略或应急手段。诗人通过对孙子出行安全的提醒,进一步展现了他对孙子的关心和爱护。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孙子的深厚情感和期望,体现了家庭亲情的温暖和关怀。同时,这首诗也通过对日常生活的描述,展示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