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一望仲秋前,枫叶初黄水半川。
路上行人不归去,北风吹尔过残年。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把握诗题中的重要信息,理解内容,结合写作背景及作者的生平经历、思想观点来分析。
第一句:山河一望仲秋前,枫叶初黄水半川。“秋日”指诗人所处之地在仲秋时的景象。首句写秋天的景色。“仲秋”即农历八月,是秋季的中期,也是一年之中天气转凉的时候。此时万物渐次凋零,一派萧条冷落的景象。“枫叶初黄”点出季节特征,同时以枫叶的“初黄”反衬河水的碧绿,更突出了秋色之浓丽。这两句写诗人目之所及的景物和感受,是全篇的起兴。“山河一望仲秋前”中的“仲秋前”指的是仲秋时节;“山河一望”则是指诗人站在高处远望四周的山水。这一句写出了诗人站在高处,放眼望去,只见一片金黄的枫树林,而那清澈的河水也映照着满眼的秋色。
第二句:路上行人不归去。这句诗是说那些在路上行走的人们都不回家了。这里的“路”字,不仅写出了诗人所处的位置是在道路之上,而且表明他是一位远离家乡、漂泊异乡的游子。“不归去”说明诗人自己也是在外漂泊,没有回家。
第三句:北风吹尔过残年。北风呼啸而过,吹走了一年的光阴。这一句中,秋风与北风连用,形象地表现出北风的猛烈,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心中的孤独与悲凉。最后一句,诗人以秋风为引子,抒发了他内心的感慨,表达了他对时光易逝、人生短暂的感叹。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现状,以及人们内心深处的焦虑和不安。
赏析:
首联写景:“山河一望仲秋前,枫叶初黄水半川。”
这是一幅深秋时节的图画。从字面上看,此联写景,但并非纯客观地刻画自然景观,而是寓情于景,将诗人的所见融入其中,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仲秋前”指的是仲秋时节;“山河一望”则是指诗人站在高处远望四周的山水。这一句写出了诗人站在高处,放眼望去,只见一片金黄的枫树林,而那清澈的河水也映照着满眼的秋色。诗人在这里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枫林比作黄金一样璀璨夺目,将河水比作明镜一般清亮透明。通过这样的描写,不仅让读者能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与宁静,还能够让读者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寞之情。
颔联直抒胸臆:“路上行人不归去,北风吹尔过残年。”
此联直接抒发了诗人的内心感受。诗人看到道路上的行人都不再回家,心中不禁生出一种莫名的伤感。同时,他也感受到了北风的凛冽和寒冷。这种寒冷不仅仅是外在的温度感受,更是内心的一种凄凉和无助。诗人通过这一细节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于人生无常、岁月如梭的感慨之情。同时,也反映出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现状,以及人们内心深处的焦虑和不安。
这首诗通过描绘深秋时节的自然景观和行人归家的情景,巧妙地将诗人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寞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现状,以及人们内心深处的焦虑和不安。整首诗语言优美而富有韵味,值得细细品味和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