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阜高歌九日杯,尽将秋意放花开。
谁教也向东风里,点破千红万紫堆。
【注释】庐阜:在安徽宣城。九日杯:指九月的重阳节饮菊酒。尽:都。秋意:秋天的意思。也:助词,用在这里表示疑问的语气。也向东风里,点破千红万紫堆:意思是,是谁将菊花从冬天的寒霜中唤来,使得万紫千红的花朵争奇斗艳。
【赏析】
此诗作于唐肃宗乾元年间(758-760),诗人任左拾遗期间。当时,安史之乱已平息,诗人对朝廷的不恤民力、赏罚不明感到不满,于是写下这首诗。首句写重阳节赏菊,第二句说菊花是秋天开放的,第三句说是谁把菊花从冬日叫到深秋?第四句说是谁把千红万紫的花点缀得这样灿烂?最后一句说这难道不是皇帝赏花吗?
这首诗前两句写景,后两句议论,议论中有情。全诗以“菊”为主人,借咏菊来抒写作者的忧国伤时之情。诗题“正月菊”,即在农历十月重阳节赏菊;诗中又以重阳为题,可见诗人是以重阳节作为赏菊的时间和地点的。
诗的开头二句“庐阜高歌九日杯,尽将秋意放花开”,描写了赏菊的情景。诗人登上庐阜山巅,纵声高歌,畅饮着九日菊酒,尽情地享受这难得的秋日乐趣,让菊花开得更加艳丽。诗人之所以如此高兴,是因为他想到了国家正处在战乱之中,百姓饱受苦难;想到自己虽然身处高位,但却未能为国家作出更大的贡献。因此,他希望在这样一个宁静美好的季节里,能够暂时忘却心中的忧愁,好好欣赏这美丽的菊花,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第三句“谁教也向东风里,点破千红万紫堆”,则是诗人对前两句所描写的景象进行了进一步的描绘。诗人通过设问的方式,表达了他对朝廷赏花政策的不满和失望。他认为,朝廷应该关注民生疾苦,而不是一味地追求奢华享受。同时,他也指出,正是因为有人故意在东风中吹动菊花,才使得千红万紫的花朵争奇斗艳,形成了如此壮观的景象。
这首诗以赏菊为题材,通过对菊花盛开景象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关注以及对朝廷赏花政策的不满。同时,诗人还借助对菊花盛开的描述,表达了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