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江门咏月归,今朝又领衡山诗。
千仞冈头一振衣,乃见庐冈点化机。
昨夜江门咏月归,今朝又领衡山诗。 千仞冈头一振衣,乃见庐冈点化机。 (注释:昨日在江门赏月后返回,今天又领受了关于衡山的诗作。登上高耸的山冈振衣一抖,便见到庐山的灵气变化。)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观赏明月、攀登高山的场景,表达了他对于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哲理的领悟。诗人借助自然景象,抒发了对人生境遇的感慨以及对自然规律的理解。全诗意境深远,语言简练,富有哲理意味,是明代诗歌中的佳作。
昨夜江门咏月归,今朝又领衡山诗。
千仞冈头一振衣,乃见庐冈点化机。
昨夜江门咏月归,今朝又领衡山诗。 千仞冈头一振衣,乃见庐冈点化机。 (注释:昨日在江门赏月后返回,今天又领受了关于衡山的诗作。登上高耸的山冈振衣一抖,便见到庐山的灵气变化。)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观赏明月、攀登高山的场景,表达了他对于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哲理的领悟。诗人借助自然景象,抒发了对人生境遇的感慨以及对自然规律的理解。全诗意境深远,语言简练,富有哲理意味,是明代诗歌中的佳作。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1. 诗句解读: - 此里有此墓:此地有这样一个坟墓,表明了作者对于这个地方的熟悉和记忆。 - 千年亦不磨:即使过了千年,这个坟墓依旧坚固,没有被时间侵蚀。 - 世方逐蔡琰:世人都在追逐着蔡琰的故事(可能是指蔡琰的美貌或才艺),这里暗示了社会对于美的追求。 - 吾甚敬曹娥:我非常尊敬曹娥,这里可能是对曹娥节烈精神的赞扬。 - 淫盗死殊色:淫贼和盗贼死去时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思想情感的掌握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的核心内容,结合重点词语加以理解。 “三径五株柳,孤村独板门。”两句的意思是:三间茅屋,只有一株杨柳;一座孤零零的小院,只一扇破旧的柴门。诗人通过描写自己与世隔绝的幽居生活,表达出他超脱尘俗的生活情趣和闲适的心情。 “先生正高卧,众鸟莫交喧。”两句的意思是:先生正在高枕安眠,群鸟不叫不闹。这里既点明时间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其内容主要表达了对节妇的哀悼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下面对这首诗进行逐句解读和赏析。 诗句解析: 1. 豺虎何由近,风涛浩若无。 - 注释:豺虎,凶猛的动物;何由,如何,哪里;近,靠近;风涛,波浪;浩若,好像;若无,好像不存在一样。 - 译文:凶残的豺狼虎豹无法靠近,波浪汹涌仿佛不存在。 - 赏析:此句描绘了一幅荒凉而恐怖的景象
对鹤 其一 潦倒溪翁谁,人疑鸟不疑。 闲将鹤起舞,不作老无奇。 任病还亲酒,虽慵不废诗。 悠然清唳外,一枕到皇羲。 注释: 1. 潦倒溪翁谁:形容自己像溪边的垂钓者一样落魄、失意。 2. 人疑鸟不疑:人们怀疑他是一只鸟,但作者自认为不是。 3. 闲将鹤起舞:在闲暇时,作者会模仿白鹤的舞蹈。 4. 不作老无奇:即使年老也没有失去作为“奇”的能力或特色。 5. 任病还亲酒:即使生病了也喜欢喝酒。 6
【注释】 1. 毕嫁:女子出嫁。 2. 谢德明:作者的朋友,字德明。 3. 商:卖。 4. 钗裙是荆布:指妇女的发饰和裙子是用粗麻制成的,即荆布。 5. 资妆:打扮,装饰。 6. 月动江涛白:月亮照在江面上,波浪翻滚,犹如银白色的浪花,故称“江涛”。 7. 木叶黄:树叶由绿变黄,表示秋天到了。 8. 艕(zhōu):小船。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赠给朋友谢德明赴任广陵时写的
【注释】 经故居:路过故居。 到溪田作圃:在溪边的田里开荒种地,作为菜园。 环堵树为门:环绕的墙壁上用树木作为篱笆和门。 老忆先庐在:年岁增长后怀念以前住的房屋。 贫知草座温:贫穷时知道草席垫坐是温暖的。 三迁时己后:指从老家搬到这里已经有三代人的时间。 二纪:两年。 恨空存:遗憾之情仍然存在。 旧事无人话:过去的往事没有人再谈起。 斜晖满故园:夕阳西下,余晖洒满了家园。 赏析:
【注释】 吾:我 晚:晚年 病兼贫:疾病和贫困 麻衣稳称身:穿着粗布衣服很合身,不显寒酸 朝来参两鹤:早晨看见两只仙鹤 花底作三人:在花丛中仿佛有三个人 日出东南雨:太阳从东方升起,天下起了雨 莺啼宇宙春:黄莺的叫声把春天的生机唤来了 三杯下衫袖:喝了三杯酒,袖子上就沾上了酒渍 拂拭旧龙唇:擦去旧的龙纹嘴唇上的酒渍 【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暮年时在庭院中与两位仙鹤为伴的情景
【注释】 1. 风雨:天气变化。 2. 数十客:指十多个朋友。 3. 生涯:一生的生计。少:缺少。 4. 贫添:贫穷时增加了。食指:这里指吃饭的人多,即人口多。 5. 雨中:在雨中。谁举:指谁在那里举火。 6. 夜半:半夜的时候。客推:客人推门。 7. 室暗:屋子很黑。承尘:古代室内的天花板装饰物,用布或纸做成。湿:潮湿。 8. 阶翻:台阶上翻倒。坠瓦喧:瓦片掉在地上的声音。 9. 平明不曾睡
【注】即事:应景之作。 【释义】 龙溪的江水,何处是源头? 我沉吟着搔了搔白发的头,伫立在黄昏里。 宿鸟争着飞回树梢,归牛渐渐填满村子。 少年不知谁氏子,隔着江面吹起了箫笛。 【译文】 龙溪一片水,何处是真源? 我沉吟着搔了搔白发的头,伫立在黄昏里。 鸟儿争着飞回树梢,归牛渐渐填满村子。 少年不知谁氏子,隔着江面吹起了箫笛。 【赏析】 这是写景抒情诗中一首描写农村晚景的作品,以景寓情
容琴月生孙以诗来贺之春意复西良,孙枝茁更芳。 自堪为喜极,谁肯笑诗狂。 竹杖还渠撰,金杯与客长。 簪花垂白发,叠映绿衣香。 注释: - 春意复西良:《诗经》中有“春日迟迟,采蘩祁祁”的诗句,这里用“良”字形容美好的春天。 - 孙枝茁更芳:意思是孙辈的枝干更加茂盛,花朵更加鲜艳。 - 自堪为喜极:自己已经非常高兴了,因为得到了这样的祝福。 - 谁肯笑诗狂:谁敢笑我写这首诗是狂妄的呢? -
以下是对这首诗《次韵吴县博别后见寄》逐句的详细解读: 诗原文: 圣贤生处是中华,何处天涯何处家。 夫君认得幽栖处,江门月底钓鱼槎。 译文: 圣贤生长的地方是中国,哪里才是天涯何处才是家。 夫君能够认出幽静隐居的地方,在江门月夜下,有钓鱼的小舟和木筏。 注释: 1. 圣贤生处是中华:圣贤指的是古代的贤人、圣人,生处是指出生的地方,这里指贤人的出生地在中国。"中华"是指中国
何生告还新喻因忆希仁先生 平生故人不相见,十有六年怅然 有作附:这首诗是诗人在回忆起与好友的交往时所作。他与朋友希仁先生虽然相识多年,却未曾相见,内心充满了遗憾。这种情感在他的诗中得到了充分的表达。 忽忽人间十六年,与公信息两茫然 不知道如今已经过去了多少年,而自己与好友的联系却依然渺茫。这种时空的错位感让诗人感到困惑和无奈。 不知今日江门路,还到湖西是几千
【注释】庐阜:在安徽宣城。九日杯:指九月的重阳节饮菊酒。尽:都。秋意:秋天的意思。也:助词,用在这里表示疑问的语气。也向东风里,点破千红万紫堆:意思是,是谁将菊花从冬天的寒霜中唤来,使得万紫千红的花朵争奇斗艳。 【赏析】 此诗作于唐肃宗乾元年间(758-760),诗人任左拾遗期间。当时,安史之乱已平息,诗人对朝廷的不恤民力、赏罚不明感到不满,于是写下这首诗。首句写重阳节赏菊
【注释】 白衣刚到黄花下:诗人以自己的高洁来比喻菊花。黄花,代指菊花。 醒长官为醉长官:意谓饮酒之人,既有清醒的长官,又有沉醉的长官。 社里新知僧酒主:意谓酒中之主是和尚(僧)。 门前高枕石蒲团:意谓在山门外可以枕着石头(蒲团)小憩片刻。 【赏析】 这首诗描写的是秋高气爽,菊黄蟹肥的时节,作者邀友同饮,酒酣兴浓,不觉天明。诗中通过写景和对饮的描写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首句“白衣刚到黄花下”
【注释】 懊恼:恼恨。 梅:梅花,此处泛指花卉。 元来:本来如此。 拈:选取。 【赏析】 “懊恼梅花未有诗”,作者对梅花没有诗歌的赞美,表现了他对梅花的喜爱之情。“孤山马上又攒眉”,写诗人骑马经过孤山时,看到盛开的梅花,不由得皱起了眉头,这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感受和思考。“后人拈出前人句,作者元来自不知”,意思是说,后人从古人那里摘取诗句,却不知道诗人自己并没有写过这样的诗句。这句反映了诗人谦虚
茂叔爱莲 不枝不蔓体本具,外直中通用乃神。 我即莲花花即我,如公方是爱莲人。 注释: 1. 不枝不蔓:形容莲花的茎叶不向四周伸展,只向上生长,比喻品格高洁。 2. 外直中通:指莲花外表挺拔直立,内在则疏通而不阻塞。 3. 我即莲花:用“我”比喻自己,表达出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品质。 4. 如公方是:就像您这样的君子。 赏析: 这首诗是赞美莲花的诗句,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君子的敬仰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