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上凝尘封玉轸,南风不入琵琶引。
仲由言志夫子哂,当泯泯时须泯泯。

注释:

读宛陵先生历览昔贤皆泯泯寻思鲁叟自波波 —— 阅读宛陵先生的诗词,看到过去的贤人都已经消失了,我在思索着鲁地的那位老人。

几上凝尘封玉轸,南风不入琵琶引。 —— 桌子上积满了尘埃,好像被密封在玉制的琴弦中一样,但南方的微风却无法吹进那琵琶的声音中。

仲由言志夫子哂,当泯泯时须泯泯。 —— 司马相如(字仲舒)曾表示自己的志向,但他的师傅司马谈却不以为然,说:“应当像那些混浊不清的人一样。”

赏析:

这首诗是苏轼在《和宛陵先生九日宴饮诗序》中提到的一首作品。诗人以婉约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深远的山水画面。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人生、世事的感慨与思考。

第一句“读宛陵先生历览昔贤皆泯泯寻思鲁叟自波波”,诗人以杜甫之眼观世界,感叹过去的英雄人物都已消逝无踪,只留下了一些遗迹让人去寻觅。第二句“几上凝尘封玉轸,南风不入琵琶引”,则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画面,桌上积满了灰尘,仿佛被密封在玉制的琴弦之中,而南方的微风也吹不到那琵琶的声音中。

第三句“仲由言志夫子哂,当泯泯时须泯泯”,则是对孔子的回答。孔子曾批评子贡(司马牛)的言论,认为他应该像那些混浊不清的人一样。诗人借此表达了自己对于名利的淡薄之情,以及对于世俗观念的批判。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悟与思考。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对于名利的追求与超脱的态度。同时,诗人也借古讽今,表达了对于社会现象的批判与反思。这首诗以其深邃的思想内涵,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价值观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