奴拾枯枝给早炊,铛中风味此奴知。
春风解忆江门否,正是江门蚬贱时。
【注释】
炒蚬:指炒蚬子。世卿、江门、蚬子均为地名,分别指苏州(世卿)、浙江绍兴(江门)和江苏兴化(蚬子)。
【赏析】
《炒蚬》是一首记事诗,作者通过记述自己为世卿、江门及蚬子的炒制而感到怀念,表达了对故乡生活的眷恋之情。
首句“奴拾枯枝给早炊”,描绘了一个勤劳朴实的农家女在黎明时分为家人煮饭的情景。“枯枝”既指柴火,也象征着艰苦的生活条件。“给”字则表现了其勤快和尽责的态度。
第二句“铛中风味此奴知”,诗人通过“铛中风味”这一形象的比喻,将炒蚬时特有的香气与味道巧妙地融入诗句之中,让人仿佛能够闻到那一锅蚬子散发出的香味。“此奴知”则表明这种独特的风味只有这位勤劳的农家女才最懂。这里的“风味”不仅指的是味道,更是指那种与家乡生活紧密相连的情感。
第三句“春风解忆江门否”则是诗人对故乡春天的回忆。这里的“春风解忆”意味着春风似乎能够唤醒人们对于家乡的思念之情。然而,由于此时正是蚬子贱的时候,诗人不禁产生了一种矛盾的情感——既怀念家乡的春天,又担心蚬子的行情。这种矛盾的情感反映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和对家乡深深的眷恋之情。
最后一句“正是江门蚬贱时”则是诗人对未来的展望。这里的“贱时”意味着蚬子的价格相对较低,是购买的好时机。然而,诗人并没有因此感到高兴,反而更加怀念家乡的生活。这可能是因为诗人已经离开了家乡太久,心中充满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通过对炒蚬这一日常生活场景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家乡生活的深深眷恋之情。同时,诗中的一些关键词如“风”、“味”、“贱”等也富有象征意义,使得诗歌更具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