斛板亲传易简方,旁观点点复行行。
无人不拜先生赐,茅屋家家是土墙。
我们来分析这首诗的内容和形式结构。
诗句解读:
“顾别驾来教民板筑复以诗见示次韵奉答” - 这是一句表达了对某人(别驾)的感谢,因为他传授了建筑技艺(板筑),并且还赠送了他的诗歌(诗见示)。接着,诗人接受了这个礼物并创作了一首回应的作品。
“斛板亲传易简方,旁观点点复行行” - 这里描述了学习的过程。通过“斛板”,即古代一种用于夯实土壤的工具,象征着实践和经验的传递。同时,“旁观”和“行行”强调了学习的直观性和实用性。
“无人不拜先生赐,茅屋家家是土墙” - 这句话描绘了一个普遍现象,即无论贫富,每个家庭都有用土墙建造的房屋。这反映了教育的重要性以及普及性。
译文与注释:
- 原文:
- 斛板亲传易简方,旁观点点复行行。
- 无人不拜先生赐,茅屋家家是土墙。
- 翻译:
- 斛板亲授易简法,旁观指点复行动。
- 无一人不感激先生的恩赐,茅屋家家都是土筑墙。
- 注释:
- 斛板:古代建筑工具,用以夯实泥土。
- “易简方”:简易而有效。
- “旁观”:指观察学习。
- “行行”:连续不断的工作或学习。
- “无人不拜先生赐”:没有人不感激老师的恩泽。
- “茅屋家家是土墙”:所有用土墙搭建的茅草屋,表明普遍的居住状况。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对知识传承的重视。作者通过对“斛板”的比喻,突出了实践与经验在学习和生活中的重要性。同时,通过对普通人家的简单土墙的描述,反映出教育的普遍性和基础性。整体来说,此诗强调了教育和学习的价值,以及它们对于普通人日常生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