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舟何处渡长津,水阔烟生不见身。
莫向西岩敛高楫,天涯时有暮归人。
注释:小船停泊在何处渡口?水波宽阔,烟生看不见自己的身影。不要向西岩收敛高船桨,天涯有时有傍晚归来的人。
赏析:此诗写诗人乘舟过长津的所见和所感,抒发了羁旅行役之愁。首句交代了时间、地点、动作。“扁舟”即小舟,是诗人坐过的,所以知道“何处”。“长津”,指黄河上的重要渡口,这里借指黄河。诗人乘坐着一叶扁舟从哪里渡口出发呢?这一句既写出了诗人的行踪,又暗含诗人的漂泊之感。第二句点出时令和景物,“烟生”二字,把秋江暮景写得空灵蕴藉。“不见身”,是说水阔连身影也看不见,突出了“水阔”的意境。第三句紧承前句,写诗人停船不前的原因,也是为了抒发羁旅之情。西岩为名胜古迹,诗人想在此歇脚,但想到归期尚远,就打消了这个念头。第四句写诗人眺望归人。夕阳西下,暮云渐起,归人正在途中。诗人伫立船头,目送归人的踪影,思绪万千。全诗构思精巧,情景交融。前两句描绘秋江晚景,后两句写诗人对归人的思念,前后照应。“莫向西岩敛高楫”与“天涯时有暮归人”相呼应。诗人在长津停船驻足观望,是因为看到归人。而归人正是在暮色苍茫之中渐行渐远。“敛”、“敛高”都是动词,“敛”字写出了诗人伫立凝望的神情态度,“敛高”则说明诗人是在西岩附近停船。诗人伫立长津,凝望着归人远去的背影,久久不能自已,直到天色渐暗,才无可奈何地收拾帆樯,继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