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碧光横南岳前,灵坛秋玉青相连。
道士来携三尺木,高山流水一声弦。

偶得

一碧光横南岳前,灵坛秋玉青相连。

道士来携三尺木,高山流水一声弦。

注释:

偶得:偶然得到。

一碧光:一道明亮的光芒。

南岳前:指南方的山岳,这里指衡山。

灵坛:指道教的祭祀坛。

秋玉:秋天的玉石。

青相连:青色相互连接。

道士:指道士。

三尺木:三丈长的木头。

高山流水:比喻知音难遇。

一声弦:一声琴弦的响声。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人通过观察自然景色,抒发了自己的情感。

第一句“一碧光横南岳前”,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一道明亮的光芒横贯在南岳山前,给人一种宁静、祥和的感觉。这里的“一碧”二字,用来形容光芒的颜色,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感。

第二句“灵坛秋玉青相连”,进一步描绘了南岳山前的景色。这里的“灵坛”指的是道教的祭祀坛,“秋玉”则是指秋天的玉石,两者相互连接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和谐、统一的画面。

第三句“道士来携三尺木”,描绘了道士携带三丈长的木头的情景。这里的“三尺木”可能是指用来制作乐器的木材,也可能是其他用途的木材。然而,这里的“三尺木”更可能是用来演奏乐器的,因为“尺”在这里是一个量词,表示长度,而“木”则是指木头。因此,这句诗可以解释为:道士带着三丈长的木头来到南岳山前,准备开始他们的音乐表演。

最后一句“高山流水一声弦”,描绘了道士演奏音乐的场景。这里的“高山流水”是一个典故,来源于《列子·汤问》:伯牙善鼓琴,锺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锺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锺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后人遂以“高山流水”比喻知音难遇。这句诗则是指:当道士开始演奏时,那声音就像高山流水一般,清澈、悠扬,让人陶醉其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