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舆十月犹溱洧,子产未知为政在。
隔河骑马是何人,下马问讯张东海。
【注释】
溱(zhen):水名,在今河南省。洧(wei:水名,在今河南省。子产:春秋时郑国的执政大臣。政:政事。为政:治理政事。
海东:东海之滨。张东海:指张翰。张翰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
【赏析】
横浦桥,在今江苏省淮安市西北、淮河上,因桥横跨于淮水之上而得名。此诗当是作者乘舟由淮安到扬州途中所作。
“十月”句写诗人在淮河上乘舟过桥的情景。“犹溱洧”,犹言“像水流那样”,意谓淮水也如同河水一样清澈明净,可以照人。古人有“十月江南花飞了”(《望江南·超然台作》);“三月下扬州,春江花已发”(杜甫《绝句》)之说,此处亦取其意境,用“犹溱洧”点出时间,以表现淮河的清澈,暗示着秋日的清冷。
“子产”两句说,在淮河上过横浦桥时,正巧遇到正在治水的子产,不知道他是为官执政,还是来治水的。子产,姓公孙,名侨(一作侨如),字子产,春秋时期郑国政治家。他曾任郑国执政,政绩卓著。《左传·襄公三年》载:孔子对子产说:“有始有卒者其惟圣人乎?仲尼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上律天时,下袭水土。”意思是孔子认为子产是继承前贤圣王之道的人。“未知为政在”,即不知子产是否执政,还是来治水的。这里用“未知”二字表示对这位贤臣来访的惊喜与敬意。诗人在淮河上见到子产而感到意外,是因为在古代,子产曾受到孔子的高度赞扬,所以诗人以为子产一定会来拜访自己,但没有想到竟会见到治水的子产。
“隔河”两句写诗人见子产后,子产下车问路,并主动问候的情况。“隔河骑马是何人?”“下马问讯张东海”,这两句话都是子产所说的话。子产来到横浦桥上,看到迎面而来的是一位官员,于是便下车询问。这个官员就是张翰。张翰在东汉末年曾担任过北海相,后来隐居海上,世人称之为“张东海”。据《三国志·吴书·张温传》,张翰曾在北海郡做过官,所以后人常以“张东海”代称北海太守,而“隔河骑马是何人”一句中的“何人”,就是指这个人。张翰下车问候子产,表明他与子产之间有着深厚的友谊。
这首诗写景抒情并重。首二句写景,通过“犹溱洧”、“子产”等词语,渲染出淮河上秋日景色的明净,并暗寓出子产来此的目的。第三、四两句叙事,诗人见到子产,十分高兴,以为子产会来拜访自己,却没想到见到的是正在治水的子产。最后两句写情,子产见到诗人非常高兴,下车问话并主动问候,两人谈得十分投机。诗人对子产来访感到意外而欣喜,并从这一偶然事件中感受到朋友间深厚的情谊。全诗语言简洁明快,叙事抒情并举,情景交融,富有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