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吹老桂花天,坐久寒生月下毡。
见许夜深移艇过,笛声何处二更前。

东风吹老桂花天,坐久寒生月下毡。

见许夜深移艇过,笛声何处二更前。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东风吹老桂花天”:这句表达了作者在中秋夜晚,感受到东风吹动着满地的桂花,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古老的氛围。
  2. “坐久寒生月下毡”:描述作者长时间坐在月下的毡席上,感受到了深深的寒冷,这反映了夜晚的宁静和清冷,同时也表现了对自然美的深切感受。
  3. “见许夜深移艇过”:这里的“见许”可能是一种委婉的说法,表示同意或允许,意指在深夜时分,有人移动着小艇经过。
  4. “笛声何处二更前”:通过提到“二更”,暗示是在深夜,笛声悠扬,使得这个场景更加动人和富有诗意。

译文:

秋风拂过,吹落了枝头的桂花,我独自坐于月下的毡席,时间仿佛静止了一般,四周一片寂静。直到深夜时分,有人移动着小艇悄然而过。远处传来的笛声,似乎引领着时间的流逝,让人不禁想起那遥远而又熟悉的故乡。

关键词注释:

  • 东风(东风):此处特指农历八月十五日的中秋节时节,此时正值秋高气爽,桂树飘香。
  • 老桂花(古称木犀,也称岩桂):桂花是中国传统名花之一,象征团圆、幸福。
  • 月下毡(毡席):古代北方游牧民族常用毡席来铺在地上睡觉,这里指代作者在月光下静坐休息。
  • 寒生(寒意袭人):形容天气寒冷,令人感到刺骨的凉意。
  • 见许:意为被允许、被准许,可能是主人邀请某人共度良宵。
  • 二更(凌晨1点至3点为子时,又称子夜):古代以十二地支计时,子时代表一天中最为寒冷的时刻。

这首诗通过对中秋夜晚景色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家乡的思念,以及对友情的珍视。诗中的意象丰富,语言简练,给人以深远的思考和美好的感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